
大肠息肉和大肠癌
人们都熟悉“息肉”这个词。大肠息肉就是在结肠粘膜面的隆起性病变。“息”是多出来的意思,息肉就是多出来的肉。正常情况下是不应该有的。但是息肉由于来源不同,它的病理意义也不同。人们常认为息肉就是癌前病变。其实并不完全正确。一定要注意结肠镜活检的病理报告诊断结果。概括说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大肠腺瘤,这是真正的癌前病变。又分为4种情况1.管状腺瘤,癌变率5%;2.管状绒毛腺瘤,癌变率20%;3.绒毛腺瘤,癌变率40%;4.锯齿状腺瘤,癌变率不详。
二、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小,我国约1.5~10%。多发或体积大的属于癌前病变。
三、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
大肠息肉,三十岁以上人群开始增多,60~80岁发病率最高。因为肠道息肉出现症状很少,容易忽略,有不少人错过早期治疗机会,发展成癌。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的主要方法。
如果发现大肠息肉怎么办呢?息肉切除和定期随访。
目前将大肠息肉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处理。
高风险组需符合以下情况之一:1.多个腺瘤;2.腺瘤直径大于2cm;3.基底部宽的绒毛状或混合性腺瘤;4.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上皮内瘤变)。
除掉以上情况视为低风险组。
由于发生癌变风险不同,随访方法不同。
高风险组的处理:1.切除腺瘤;2.3~6个月复查肠镜;4.如果没有发现异常,隔6~9个月再复查肠镜;5.如果仍然无异常,隔一年再复查肠镜;6.如果仍无异常,每三年复查肠镜。在随访期间仍需要检查粪便隐血。
低风险组的处理:1.切除息肉;2.一年再复查肠镜;3.如果无异常发现,以后每三年复查一次肠镜,共两次;4.此后每五年复查一次肠镜。5.随访期间,每年检查粪便隐血。
由于息肉恶变最常出现在直肠部位,所以对直肠息肉要特别警惕。
本文是李继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