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高钢龙 三甲
高钢龙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胆胰外科

胆囊癌

1282人已读

1. 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流行病学显示,85%胆囊癌病人合并胆囊结石。由于胆囊内结石反复摩擦胆囊内壁,加上胆囊黏膜慢性炎症、胆道感染中细菌产物中的致癌物质刺激,胆结石癌变过程一般为10-15年。若胆囊单发息肉,且直径>10mm;或胆囊息肉合并胆结石,胆囊癌变风险也增加。因此,胆结石患者需定期复查肝胆B超,随访胆结石或胆囊息肉生长情况,若有手术指针,尽早行胆囊切除术,避免后患。

另外,下列因素也可能导致胆囊癌变:胆囊与空肠吻合手术、完全钙化的“瓷化胆囊”、胆囊腺瘤、胆胰管结合部异常与溃疡性结肠炎等。

2. 胆囊癌早期症状

胆囊癌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6倍。胆囊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只有右上腹隐隐不适、恶心厌食等,易误以为肠胃问题;进展期可有上腹痛、右上腹包块、黄疸。上腹痛的症状无特异性;若触及腹部包块和进行性加重的黄疸,提示胆囊癌已进入晚期。除此之外,患者还有腹胀、食欲缺乏、体重减轻、贫血、肝大的表现,晚期会全身衰竭。胆囊癌少数会穿透浆膜,发生急性胆囊穿孔;胆汁流入腹腔,可造成腹膜炎。胆囊癌还可逐渐穿透相邻脏器形成内瘘;还可引起胆道出血,若转移至肝则造成肝功能损害。

3. 胆囊高密度影怎么办?

含钙量高的胆结石,又称为“阳性结石”,可在影像检查中呈高密度。

X光若显示右上腹大小不一、边缘密度高而中央密度低的致密影,则表示阳性结石。CT若显示胆囊内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高密度影,密度不一、质地不均或分层,则为阳性结石。

胆囊炎在CT上也可见高密度影。急性胆囊炎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增厚>3mm并呈分层强化,周围脂肪密度也增高;慢性胆囊炎则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偶有钙化,在CT增强扫描中可见均匀高密度强化。

4. 胆囊癌怎么治?

胆囊癌首选手术切除,应先根据AJCC标准评估患者胆囊癌分期,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若0期与I期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若II期与IIIA期胆囊癌,需行“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胆囊、部分肝段切除与胆囊引流淋巴结清扫。若IIIB期与IV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手术范围可扩大至肝右三叶,甚至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风险较大。经医生评估无法切除的胆囊癌,可行姑息性手术,即不处理肿瘤,只解决肿瘤引起的梗阻、黄疸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体上,胆囊癌术后长期生存率依旧较低,因此健康人群应定期体检肝胆超声,患有胆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患者更应规律随访,及时切除病变胆囊,避免癌变。

5. 胆切除对身体影响大吗?

胆囊作用为浓缩、储存与释放胆汁,而胆汁以消化脂肪为主要功能。若是切除尚有一定功能的胆囊,术后短期内进食高脂食物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的情况。胆囊切除后,调节胆汁分泌的工作由胆总管代偿,患者餐后饱胀、腹泻症状将有很大程度好转。少数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右上腹不适、针刺感,可能与手术中对周围神经损伤、或术后胆囊窝与周围肠管粘连有关,需要逐步适应。

如萎缩胆囊之类无功能胆囊,行切除术有益无害。不仅不会造成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而且还根除了胆囊癌变的风险。

6. 胆囊癌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术吗?

胆囊癌不可以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主要针对实体肿瘤,如肝小转移灶或位置较深的肝癌,可通过影像学引导、腹腔镜或开腹肝癌手术,在肝脏肿瘤部位插入电极,在局部产生60℃以上高温,使肿瘤凝固坏死,还可同时阻断肿瘤周围饲养血管。

而胆囊为空腔脏器,储存胆汁。若进行射频消融术,会在局部形成较大缺损,胆汁从胆囊破口处漏出进入腹腔,导致腹膜炎。胆囊、胃肠道等空腔脏器有射频消融后穿孔的风险,因此不可行射频消融术。胆囊癌首先考虑手术切除。

7. 胆囊切除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的功能为浓缩与储存胆汁,进食刺激后胆囊收缩、胆汁排出,参与食物的消化。胆囊切除术后6小时应禁食禁水,防止全麻苏醒后呛咳误吸的情况。术后1-2天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第3天起可进食米汤、藕粉、果汁等流质食物。若适应良好,饮食可以逐渐过渡到米粥、烂糊面等半流质。胆囊切除术后1个月内,可进食低脂软食,避免高脂肪类食物。因为胆囊切除后人体对脂肪消化能力降低,食用高脂食物可导致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1个月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可恢复至正常饮食。但无论如何,少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饮酒,避免对消化道的刺激,对日常生活有益无害。

8. 胆囊切除后多久复查?

胆囊癌术后病理报告显示T1N0M0期患者,根治性切除后建议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1年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其他分期胆囊癌,由医生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按照治疗周期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治疗、随访。

9. 胆囊癌传染吗?

胆囊癌不会传染。胆囊癌致病因素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日积月累导致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瓷性胆囊,与胆囊癌发病高度相关。单发、>1cm、或合并胆结石或胆囊炎的胆囊息肉,癌变可能性高。另外胆囊腺肌症、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引起恶变。胰胆管汇合异常指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无Oddi括约肌控制,胰液容易逆流进入胆囊。


高钢龙
高钢龙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