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哪些内容?
运动锻炼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是很好的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措施,在运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运动治疗宜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进行必要的健康评测和运动能力评估,有助于保证运动治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2.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较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游泳、骑车上坡、足球、篮球等。即使1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如10分钟),累计30分钟/天,也是有益的。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周累计运动250分钟以上。鉴于运动后48小时因运动诱导增加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因此至少应隔天运动1次,不应连续2天不运动。
3.如无禁忌证,每周最好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小时),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部位应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训练强度宜中等。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如增加日常身体活动、打破久坐行为、减少静坐时间,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剧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前、后监测血糖,血糖水平应在4.2~16.7mmol/L;运动前血糖如<4.2mmol/L,或有低血糖反应,应减少降糖药和胰岛素使用剂量;如运动前血糖<5.5mmol/L,或有低血糖反应,应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调整运动方式,在低血糖时降低总运动能量消耗;在血糖>16.7mmol/L时,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对于餐后高血糖,餐后1h运动可降低餐后血糖,因此,建议餐后1h进行运动。
6.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本文是王丽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