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1、空气污染:大气污染是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哮喘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仅北京市的患病率就较10年前增长了147.9%。空气颗粒物是空气中各种固态颗粒状物质和液态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2.5 μm 且 ≤10 μm 者称为粗颗粒物或可吸 入颗粒物(PM10),≤2.5 μm 者称为细颗粒物(PM2.5)。PM2.5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20 世纪 7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即使低浓度水平的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也存在着严重危害。此后几十年来,空气污染成为医学与环境学的研究热点,并被发现其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呼吸系统症状的出现、入院率和病死率等均存在一定联系。
2、饮食结构改变: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尚不成熟,其黏膜具有较强的通透性,对外源性抗原易产生过敏反应,另外小婴儿肠道菌群尚不稳定,易出现牛奶蛋白过敏。牛奶中酪蛋白、乳清蛋白是牛奶蛋白常见过敏原。
3、寄生虫及传染病减少:我们体内有一种导致变应性抗体的免疫球蛋白E(IgE),强大的IgE系统是用来防御寄生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由于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预防药物的大量应用,改变了现在的疾病谱,寄生虫感染和某些传染病在城市中发病率更是显著下降,但IgE的防御功能还在。导致了对花粉、螨、动物毛屑、食物、颗粒等环境过敏原的过度防御,免疫功能失衡,出现了大量的过敏性疾病。
4、药物与化学制品:由于长期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严重粘膜免疫损伤,免疫力下降。另外,长期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产生减少,机体抗过敏能力下降。化学制品的广泛使用,如洗涤剂、化妆品、农药、化肥、塑料、橡胶等,接触后引起过敏。
本文是王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