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曹元成 三甲
曹元成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内科

肾积水的中医治疗

1617人已读

肾积水的中医治疗

由于尿液从肾脏排出受阻,蓄积,造成尿液潴留而引起肾内压升高,以致肾盂肾盏逐渐扩张,肾实质萎缩与破坏,统称为肾积水。肾盂积水是由于尿路阻塞而引起的肾盂肾盏扩大伴有肾组织萎缩,尿路任何部位的管道狭窄或阻塞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紊乱,尿液通过即可出现障碍,造成尿流梗阻,梗阻以上部位因尿液排出不畅而压力逐渐增高,管腔扩大,最终导致肾脏积水,扩张,肾实质变薄、肾功能减退,若双侧梗阻,则出现尿毒症后果严重。

肾积水的症状体征

(一)病史 由于其临床表现与梗阻部位,时间,发生快慢,有无继肾积水发感染及原发病变的性质有关,为此在诊断时应注意:①在早期或隐性慢性的梗阻可能无症状;②病人的敏感程度与其症状的发现有密切关系,对于腹块,慢性腰背酸胀,难治性顽固性的尿路感染,不明原因的低热等患者均应考虑有上尿路梗阻存在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对于儿童间歇性腹块与多尿者更应重视。

(二)体征 可从肾区叩痛,肿块,腹块等体征中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有上尿路梗阻存在。

症状体征

多数病人在20一40岁,前列腺精囊结核无明显症状,偶感会阴和直肠内不适,严重的精囊,前列腺结核往往表现为精液减少,脓精,血精,久婚不育, 附睾结核一般开始为硬结,无痛,生长缓慢,病变发展肿大形成寒性脓肿,与阴囊皮肤粘连,溃破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流出稀黄色脓液,双侧附睾结核约占一半.双侧病变精液无精子。

临床表现

1.腰痛 为持续性钝痛或坠胀不适。

2.腰腹部肿块 起初始于肋缘下,逐渐向侧腹部及腰部延伸,大者可越过中线为表面光滑的囊性肿块,边缘规则,有波动感,压痛不明显。

3.血尿 一般为镜下血尿,并发感染,结石或外伤后血尿加重。

4.少尿或无尿 若双侧肾脏,孤立肾或仅一侧有功能的肾脏出现积水,同时伴肾功严重受损害的病人,则出现少尿或无尿。

5.少尿与多尿交替出现 见于一部分原发性肾积水的病人,可于1次大量排尿后肿块骤然缩小,疼痛减轻,尿量减少时则肿块迅速增大,疼痛加重。

6.高血压 重度肾积水病人中约1/3出现高血压,呈轻度或中度升高,可能由于扩张的肾盂肾盏压迫小叶间动脉引起肾实质缺血所致。

7.自发性肾破裂 在无创伤情况下,因继发感染致肾盂破溃,造成肾周围血肿及尿外渗,表现为突发性腰腹疼痛,有广泛性明显压痛伴肌肉紧张。

8.发热 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

9.消化道症状 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大量饮水后上述症状加重。

10.双侧梗阻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肾积水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肾积水诊断时,首先应明确肾积水的存在,而后查明肾积水的原因,病变部位,梗阻程度,有无感染以及肾功能损害情况,通过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症状与体征的分析,以及实验室和各项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多可明确诊断。

用药治疗

肾积水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肾积水较轻,病情进展缓慢,肾功能已达平衡和稳定状态可观察,但应定期检查了解积水进展情况。

(2)可自行解除的梗阻,如孕妇生理性肾积水。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肾积水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明显,肾功能不断下降,梗阻病因明确,有并发症存在,应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的原则:

①解除造成肾积水的梗阻性疾病:如结石应去除;解除纤维索带或迷走血管的压迫;前列腺增生可行电切或摘除等。

②严重的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全部丧失或有严重感染积脓,但对侧肾功能良好,可行患肾切除术。

③肾积水致患侧肾功能极差,对侧肾由于其他疾病功能不佳,甚至尿毒症,积水肾宜先行肾造瘘术,待肾功能恢复,再进一步处理梗阻。

④双侧肾积水,注意排除下尿路梗阻原因。一般先治疗情况好的一侧,待情况好转后,再处理严重的一侧。通常先做一侧肾造瘘术。

⑤肾小盏积水,漏斗部梗阻多由结石引起,如无临床症状,一般无需手术。

预后

肾积水引起的原因是多样的,应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争取时间解除梗阻,恢复肾功能是治疗肾积水的关键。及时治疗疗效均较满意。急性完全性梗阻应及时手术,梗阻24h后解除将致肾单位损坏;梗阻10天肾功能下降30%;梗阻30~40天肾功能损害难以恢复。慢性梗阻的解除越早越好,经过一段时间肾功能可改善,尤其儿童。一侧积水肾切除,对侧肾功能正常,不影响健康。

肾积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肾积水,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宣肺利水汤;常用药物有麻黄10克,生石膏20克,桂枝10克,白芷10克,生姜10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桑白皮12克,双花20克,连翘30克,薄荷12克,芦根20克,前胡12克,赤小豆2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麻黄丸、连翘丸口服。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健脾化湿汤,常用药物有党参20克,茯苓12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桑白皮12克,大腹皮15克,生姜皮10克,陈皮12克,茯苓皮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茯丸、八正丸口服。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温中利水汤,药物有:吴茱萸10克,良姜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附子10克,干姜12克,厚朴12克,木香12克,大腹皮12克,木瓜12克,草果12克,甘草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水煎服。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温肾利水汤,药物有肉桂10克,人参10克,良姜12克,干姜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附子10克,生姜10克,熟地20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山药20克,山萸肉12克,猪苓12克,金钱草12克,海金沙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附子丸、尿路康口服。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曹元成
曹元成 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