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耀国
张耀国 康复师
北京康复医院 骨科中心

阿耀科普|老人跌倒会致命!这些风险一定要注意

643人已读

年轻人摔一跤可能没什么,但跌倒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在我国,跌倒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年龄越大,发生跌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一、为什么老人容易跌倒?

老年人的跌倒因素众多,可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危险因素。个人因素又可以分为身体自然衰老引起的生理性因素和疾病引起的病理因素。

其中生理性因素包括:

1、步态和平衡功能

这点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往往为了弥补自身活动能力的下降,而更加谨慎、缓慢地踱步慢行,使得步子迈得很小,而且行走不连续,脚抬不起来,会增加跌倒风险。同时,灵敏性、平衡能力以及协同运动能力也下降了。

2、感觉系统

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也会增高跌倒风险。

3、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中枢的衰退,影响着智力、反应能力及协同运动能力。

4、骨骼肌肉系统

很多老年人患有肌少症,甚至过于消瘦,步态的敏捷性,肌肉力量都会大打折扣,而且,老年人骨质疏松高发,跌倒后髋部骨折风险明显增高。

病理因素主要是:

1、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帕金森病、小脑疾病等。

2、心血管疾病:体位性低血压、缺血性病变等。

3、眼科疾病:白内障、偏盲、青光眼、黄斑变性等。

4、心理及认知方面:痴呆症、抑郁症等。

5、其他:足底畸形及其他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尿急尿频而匆忙如厕、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药物因素:

很多药物会因为影响意识、精神、食物不清、不太不稳、平衡能力减弱等,引起跌倒。

心理因素:

老年人越怕跌倒,越是行动缓慢,反而影响了步态和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风险;同样,沮丧、情绪不佳等都会更加大跌倒风险。

外在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例如昏暗的灯光、湿滑的地面、不合脚的鞋子、不合适的家具高度与位置等。

二、老年人跌一跤的危害有多大?

跌倒若只是造成局部淤青就真是万幸。

老年人跌倒时常见的摔倒姿势是臀部后坐跌倒和下身侧身跌倒,前者容易造成脊柱骨折,后者容易造成大腿骨折。

老年人跌倒后不仅身体受到伤害,还会产生“害怕跌倒心理”,惧怕行走,对日常活动缺乏信心,日益脱离社会活动。

骨折不仅给老人家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比如说有些老年人会觉得自己拖累了小辈,产生自责、愧疚的心理。又或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跌倒后,就算有幸康复,对走路这件事情也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他们可能会变得不愿意出门,甚至是对日常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心理阴影,从而越发孤僻起来。

更严重的,一部分老年人因此长期卧床,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跌倒后该如何护理?

1、避免长时间平卧,尽量争取半卧位,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同时多翻身拍背,积极预防压疮风险。

2、适当床上锻炼,尽量争取主动肌肉活动,必要时被动锻炼,以预防血栓及肌肉萎缩。

3、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营养均衡,摄入较充足的蛋白质、钙等。

4、积极心理干预,多沟通,改善老人心理健康状态,避免老人持续不良情绪困扰。

5、积极健康宣教,积极预防再次跌倒事件的发生。

四、如何预防跌倒?

1、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老化。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适合老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研究发现经常练太极拳,可以将跌倒的机会减少一半。

3、老人一定要选择合脚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底过于柔软以及容易打滑的鞋都不易选择。衣着要合身,裤子不宜过长,以免活动时绊倒。

4、走路保持步态平稳,避免走过陡的台阶和楼梯,上下楼梯入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

5、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千万不可站在椅子上取高处的物品,如果必须这么做,应该使用有扶手的专用梯等。

6、熟悉生活环境,避免单独外出活动,不要去拥挤的环境,选择合适长度的拐杖,不易在湿滑不平的路面走动。

7、视听障碍者应佩戴老花镜,助听器等,年老体弱及行动不便者需有人陪同,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

8、老年人应该按医嘱服用药物,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需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安眠药,止疼药,降压药,降糖药等都有可能导致头晕或类似的症状,引发跌倒。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耀国
张耀国 康复师
北京康复医院 骨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