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置换术后如何“保养”
据统计,在中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在农村为9.6%,在城市退休人群中为49%,而膝关节炎所引起的功能障碍或发生病理的改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置换术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中晚期的标准手术之一,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疼痛,重建功能,据估计我国每年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约为20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个数据将不断增加。现在我国所采用膝关节人工假体平均使用寿命约为15~20年,而术后如何“保养”膝关节,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假体的使用寿命。
刘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64岁,一年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一直将枕头放在膝关节下方,使膝关节长时间出去屈曲的舒适状态,现在膝关节伸直受限超过20°,行走时呈“翘脚”步态,无法脱离手杖。
张女士喜欢旅游,70岁,五个月前行全膝置换术,术后多半时间以卧床静养为主,由于担心术后伤口撕裂,术后膝关节不敢弯曲,患肢膝关节肌肉萎缩明显,现下地行走困难,无法使用坐便器,仍使用脱离助行器。
……
其实他们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术后没有及时的进行膝关节康复锻炼引起的,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必然会引起功能障碍。术后三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时间,只要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康复锻炼,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可以回归正常的日常生活,甚至恢复到更好的运动水平。
“保养”措施一,增加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屈伸活动:在仰卧位下,脚跟沿床面往臀部方向滑动,到小腿屈曲终末端停住(紧绷感)保持5秒,再缓慢

膝关节屈曲活动训练: 在坐位下,小腿垂出床沿,在患肢屈曲终末端用健腿压紧,在紧绷处保持10秒,10秒

大腿后侧牵拉:在坐位下,弯腰,用双手去碰脚趾,在大腿后侧感到紧绷处保持静态拉伸40秒

滑墙练习:仰卧位,患侧沿墙面滑至最大处停留10秒

直腿抬高:在仰卧位下,健侧下肢屈膝90°,患侧下肢在伸膝状态下,将大腿抬离床面20~30公分,终末端

臀肌训练:在侧卧位下,下肢伸直缓慢往上往后抬高,保持5秒

终末端伸膝:在仰卧位下,仰卧位在膝盖下垫高25公分,大腿保持不动,小腿缓慢伸直,在伸直位保持5秒
“保养”措施三,正确使用助行器和上下楼梯

行走时先移动助行器,患肢移动,健侧移动跟上或者超越一小步,早期行走家属或者照顾人员在侧后方保护,防治

好脚先上台阶,站稳→坏脚再一起跟上,站稳

坏脚先下台阶→ 好腿跟上,站稳
“保养”措施四,正确选择运动
很多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都存在一个困惑:膝关节置换术后究竟要不要运动?有一种看法是,只要运动就可能会加速假体磨损、会再次产生疼痛;而另一种看法是,不管什么形式的运动都是可以促进膝关节恢复。
我们的建议是:无论从预防还是治疗角度,都要运动,运动可以使骨骼粗壮、肌肉有力,减少关节的负荷,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但是,关键在于应该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
①骑车游泳有益处 骑自行车、游泳这两项活动,动作比较轻柔,对膝关节负荷小。
②爬山爬楼不可取 膝关节置换术后要避免参加对膝关节冲击力大的运动,如:跳绳、打排球等跳跃性较大的运动,以及爬山、爬楼梯等,就算是正常的中年老年人也不建议进行这些运动。
③身体重心勿太低 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应尽可能提高身体重心。生活中下蹲后准备站立时,可借助周围物体(如桌、椅等)“撑一把”,以减少膝关节的“压力”。
“保养”措施五,佩戴护膝

护膝的作用:
①增温效用:盖着一块布,基本上就会有保暖的效果。温度增加,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就会变好。
②加压:大部份的膝护最都是弹性材质去製作的,即便是自黏式的,在使用时也是要加压才能固定位置(但压力不是愈大愈好喔)。加压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血流速度,血流快血液循环就会增加。
③减少疼痛:因为加压的关系,触觉刺激增加更多,会有部份止痛的效果。
④增加本体感觉:因为触觉刺激的增加,所以会让大脑更知道、确定膝关节的相对位置。
本文是林瑞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