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侯涛 三甲
侯涛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肝病科

为何患者对症状的理解与医生不一样?

498人已读

也许大家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值得探讨的必要,因为医生系统的学习过医学知识,当然更专业。但医生诊治疾病的第一步就是详细询问病史,而采集病史的第一步就是询问症状,所谓“症状”是指患者起病时感觉自身最明显的不适,例如咽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等。我曾多次对患者提过,医学术语是非常严谨的,请注意这个概念中有个“最”字,因此如何从患者所反映的诸多不适中“提炼”出最符合患者病情(或当时实际情况)的主诉,其实是非常考验一个医生的临床基本功的。

每种疾病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征性症状,例如根据“乏力、纳差、尿黄、目黄”需要考虑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胆囊炎等;根据“发热出疹几天”需要怀疑麻疹、水痘或其他出疹性疾病等。但临床医学之所以需要《鉴别诊断学》,是因为:有许多疾病都会有类似的症状,但突然出现某种特征性症状时,并不一定就是您所认为的那种疾病。例如大家都知道,麻疹的病程会有发烧、出疹的过程,但发热伴出疹并不一定都是麻疹。

人们都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实际情况未必。例如几乎90%的老百姓都会将无明显诱因突然发作的剑突下疼痛,误以为心绞痛发作,但这种情况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其次才是心血管疾病,只是因为心绞痛属于危急重症,所以才会受到老百姓的特别关注。具体鉴别要点,请参阅本人网站文章《剑突下疼痛:如何区别心脏疾病还是胃肠疾病?》。医生的诊断来源于循证医学,老百姓的诊断100%依靠经验,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近日值班时发现1个案例,也许会对老百姓有所启发。患者路某,原有冠心病史,于11.29入院,入院后未诉任何不适,但于3日开始感觉无诱因的“晕”,实质是“眩晕”,但他不懂得“眩晕”与普通的“晕”有何区别,而夸张的认为自己心绞痛发作,从而表现为无诱因的烦躁、坐卧不安,检查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没有任何问题,SPO2甚至高达97%,单凭这一点,就不能确定是心绞痛发作,更不是心肌梗死,因为他没有口唇紫绀、胸骨后疼痛感。他所谓的“胸痛”也可能是“伪装的”,也可能是人在突发疾病时的一种幻觉,因为“晕”的难受,而导致全身不适,这种表现对于毫无医学常识的老百姓来说,很正常。但他的“伪装”瞒不过专业医生的专业判断。我第一时间认定是颈椎病突发,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决定做心电图,但他又表现为“双手捂胸在床上翻滚,翻滚时还伴有双手抽搐”,但体检发现,即使在患者表现为“双手抽搐”时,他的上肢肌张力是正常的,说到此:大家就应该能明白了,患者所谓的“胸痛”,其实是伪装的!该患者身份特殊,是1名犯罪嫌疑人,根据《犯罪心理学》论述:一般人只要其心理正常,并不耻于表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而犯罪心理则不同,一般情况下,嫌疑人会千方百计的掩饰其心理活动。这一特点为犯罪心理的研究造成了困难。《法证先锋》里有句话说得好:人会说谎,但证据不会!也许专业人士认为,我的想法过于大胆,但个人观点是:如果突发症状时,什么情况都要去依赖仪器与化验检查结果才能去下结论,那这样的医生还有何用?1个医生的诊断结论应该是综合了既往病史、目前体检、化验检查或仪器检查结果后的综合判断,在不具备实验室及仪器检测的条件下,认真分析既往病史与目前症状体征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才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条件!从生活常识来说:假如患者真的是心梗或心绞痛突发,难道他还有气力在床上翻滚吗?所以我常常在咨询时要去了解患者对他自身的疾病是如何认识的,再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化解”他的困惑,这样会比直接告诉诊治方法更有效,既做了科普知识宣教,又治疗了疾病。其实有许多疾病的诱发或加重,与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因为不懂医学常识甚至生活常识,常常会有意无意的过分夸大自己的症状,反过来又干扰了医生的正确判断。所以必须彻底抛弃经验医学模式,积极倡导循证医学模式,这对医患双方均有益,也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总结:当您突发无可解释的临床症状时,无论您的身体素质如何,“冷静”是必备的“心理素质”!

侯涛
侯涛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