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岑伟杰 人已读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是具有某些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由于接触了环境中的过敏原产生了特异性IgE抗体,并引发了过敏性炎性发应,包括反复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恼人不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工业化地区、经济发达区域。根据典型的症状、简单的检查容易诊断过敏鼻炎,甚至不需要进行过敏原检测。
从上面可以知道,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需要某些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接受了足够的过敏原刺激,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如果没有接受过敏原的刺激,不会产生IgE抗体,没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即使长期接触过敏原也不会产生IgE抗体。对于非常年轻(<2岁)或者年老的患者,初次诊断过敏性鼻炎需要慎重。
过敏性鼻炎
目前不能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刺激,或者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的刺激才会发生过敏性鼻炎。就年龄来说,<2岁的小朋友发生过敏性鼻炎并不多。在工作中的确能碰到一些存在长时间鼻炎表现的“小年轻”,他们的表现可能不明显/不典型,不能表达自己的不适,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害怕白大褂”的情绪一般都很强,这增加了准确诊断的难度。
对于长期出现鼻炎表现的“小年轻”,首先要尽量准确地诊断。
对于此年龄段儿童来说,更加常见的疾病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急性鼻炎等)。他们的年龄小,鼻子结构、功能发育不成熟,全身、局部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受到身边上感患者(幼托机构、家中)的影响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时可以表现为鼻部症状持续不缓解,缓解期短甚至没有;这样的表现就像是过敏性鼻炎了。
过敏性鼻炎和反复发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很像的。季节变化时急性上呼吸道好发,这也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季节。如果同居者也是对同一种物质过敏,一起发病时也会表现为“集体发作”。检查方面,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的鼻部检查可以无区别,甚至和正常黏膜相差无几。治疗方面,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对鼻炎药、感冒药(含有抗组胺、或减充血药成分等)等也可以是“有效”的。因而,有时候不易区分二者、
如果能够发现某些细微的区别可能有助于区分二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症状较重,可以伴有咽痛、咳嗽、发热、困倦、胃口不好等不适,鼻痒、喷嚏较轻,后期可能缓解、或者加重出现脓性鼻涕、痰鸣、气喘等,持续时间较短。过敏性鼻炎起病前没有感冒、着凉的表现,鼻痒、喷嚏的表现较为明显,不伴咽、喉、下气道感染表现,症状可以波动但持续时间长;以前可能出现过湿疹、食物过敏(变应性进程),家庭成员也可能患有过敏性鼻炎(尤其是一级亲属)。变应原检测可能有助于区别二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一起发生是常见的。工作中也是见过的,不过也是“马后炮”的回顾分析。
区别感冒与过敏性鼻炎
另外一个需要排除的疾病是行为障碍,如多动症、孤独症,在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运动、言语等方面)的儿童中需要留意,就发病率来说要比过敏性鼻炎更加低。
<2岁的“小年轻”患有过敏性鼻炎虽然不多,但在工作中也会偶尔遇到,据说最早出生6个月就可以开始发病了。准确诊断过敏性鼻炎对于“小年轻”是重要的, 长期有效的管理可能降低将来发生哮喘的风险(变应性进程)。
但对于<2岁的“小年轻”来说,治疗手段有限。
脱敏(免疫)治疗不考虑。
过敏原回避可以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或者参考当地常见过敏原,减少过敏原暴露,有助于减少特异性IgE抗体的产生,减轻症状及减少药物的使用。但过敏原回避需要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要经过数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效果,对于生活来说是繁琐/痛苦的。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观察到治疗的效果。但对于他们来说,药物的选择是有限的,鼻用激素、全身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是限制或者禁用的;对局部治疗的抗拒更进一步限制了药物的选择。一般选择的药物有抗组胺药(口服、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用、口服)、抗白三烯药等几种。要注意药物的最低使用年龄(说明书,或者超说明书),尽量选择副作用轻/少的药物。常用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效果明显,使用方便(每日一次即可),有颗粒、糖浆、或者滴剂等剂型,口服给药配合好(某些产品可以加入奶中服用),副作用轻。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是一种鼻用抗组胺药,说明书最低使用年龄是3岁,超说明书最低使用年龄可低至6月,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药物。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气雾剂)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的药物,安全性高,但不足之处是每日起效慢、需要频繁使用。
一般来说,和大儿童采取充分控制后才减药的用药策略比较,更倾向于症状缓解后即开始减药,尽量小剂量单药治疗。对于足疗程仍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在监督下短疗程使用前面提及的限制药物。
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喷雾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这不属于药物治疗,因此无需担心药物副作用。鼻腔冲洗有助于减少鼻腔内的炎性分泌物、清除鼻痂,使鼻用药物更好地到达鼻腔黏膜,对于非常轻的过敏性鼻炎,可以单独使用鼻腔冲洗;操作恰当,可以避免鼻出血、局部感染、耳痛等副作用。这种治疗的不足在于小孩可能会排斥,可以根据接受程度选择滴鼻、喷雾、冲洗等方式,次数1-4次/天。
治疗合并存在的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能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过敏原检测、鼻内镜、鼻窦CT检查对于治疗效果不好的“小年轻”来说,可能是需要的。
对于<2岁就怀疑过敏性鼻炎的的“小年轻”,诊断和治疗都不容易。
Dr.岑伟杰
参考资料:
本文是岑伟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