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警惕非哺乳期乳腺炎

发表者:袁媛 人已读

这篇文章里包含有乳房的图片,根据网络管理的要求我必须要打码打成这样,要不然就不能上传,大家只能凑合着看。

非哺乳期乳腺炎,顾名思义,是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类乳腺炎症性疾病。

虽然是一组良性疾病,但常规治疗无效,病情极易反复,最终可导致乳腺毁损,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以前不少患者甚至因此而无奈选择切除乳房。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科医师对此疾病诊疗尚无统一认识,而更多的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往往导致误诊、治疗不当、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早期比较隐匿,不易察觉,可出现乳头分泌物、乳晕区及周围皮下结节,可无明显肿痛;疾病进展期或急性感染期,可出现病灶表面皮肤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此时抗感染治疗部分有效;如不能控制病情进展,则形成脓肿,需进行切开排脓。但因其疾病特点(其病灶为多发,而不是单发脓腔形成),多灶且范围大,似“老鼠打洞”、“蜂窝煤”样表现,致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甚至数年,直至最后乳房外观毁损。部分患者不堪忍受长期疾病折磨和乳腺外观毁损的压力,无奈选择切除乳房,这势必给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带来长期的精神心理创伤体验。

最常见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两种类型:(表1)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临床表现 : 乳腺肿块和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疼痛,其中乳腺肿块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可继发 急性感染形成脓肿,终末期脓肿破溃可形成乳腺瘘管、窦道或者溃疡,经久不愈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病原学标本,其他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IgG、IgM、IgA,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标,催乳素(PRL)等内分泌指标,风湿系列等有助于明确NPM 的病因,找出更经济、更合理有效的诊治方法

非哺乳期乳腺炎特别是肉芽肿性乳腺炎,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是当前的医学难题之一。在以前,很多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者就会发展成下图这个样子,反反复复治不好,就算治好了,乳房外形也毁掉了,很难看。就像这个图,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图。

我有什么治疗方法?

这些年以来,我一直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上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掌握了一些治疗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方面充分挖掘病史病因,寻找各种诱发因素,并加以阻断;然后通过空芯针穿刺组织病检取得病理学确诊依据;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尽最大可能缩小病灶直径,为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减少乳房外观毁损创造条件。由于我们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我们这里中医治疗技术也很独道,可以配合西医治疗方法,更见效。

待药物治疗把病情控制住,病灶缩小以后,我们再采用合理的手术技术,把整形技术运用进来,通过非常隐蔽的切口(比如说乳晕的切口,愈合以后基本看不出),切除病灶,然后利用自身组织或者假体重塑乳房外观,恢复正常的乳房形态。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有些患者感觉手术这一边乳房比健康的那一边乳房,术后还要好看一些。下面这张图就是我做过手术的,基本上术后都是这样的。



但是也不是每一位患者治疗效果都一样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已经发展的很严重了,皮肤已经破掉了,已经化脓了,治疗效果就比刚发病就来治的要差一些。所以,有病还是要早治疗。

本文是袁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