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癌的介入治疗
耋耄老人宫颈癌大出血,介入治疗显神通
专家介绍
张建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妇产科及泌尿系疾病、腹部肿瘤的介入治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病人,患者92岁高龄,本应是乐享天伦,却有难言之隐。患者一个月以来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宫颈组织活检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近4天出血量增多,每天平均出血约100ml。宫颈癌根据分期,符合手术标准的患者首选外科治疗,期别晚则选用放化疗。但患者已92岁高龄,家属考虑到风险及患者耐受力,放弃手术及放化疗的方法,但患者阴道出血持续不断,并有加重趋势,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怎么办?经我院妇科医生张颖教授的推荐,患者直接于介入科住院就诊。
老人家入院后检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已低至70g/L,张建好教授治疗组立即给予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病变已确诊,迅速完善术前准备,入院第二天,患者便进入了介入手术室,腹股沟局部消毒铺巾,局麻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5F动脉鞘,经鞘管引入5F眼镜蛇导管,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见子宫动脉纤细,末端可见肿瘤染色,血供来源于子宫动脉及髂内动脉分支,导管越过臀上动脉后,应用化疗药物卡铂300mg行化疗灌注,后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应用350-560μmPVA及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栓塞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给予保留。一个多小时过后手术结束,患者安全送回病房。术后第二天查房,患者家属反映还有少量暗红色的出血,而到了术后第三天患者阴道流血症状几乎消失,血红蛋白回升,治疗效果满意,老人家随后康复出院。
宫颈癌不仅仅发生在年轻女性患者,年老的女性也一样有可能患上宫颈癌,多数宫颈癌早期症状不容易发现,尤其子宫已萎缩的老年妇女,体检较少,不容易提前发现宫颈病变,往往是阴道出血了才去检查,发现宫颈癌已经中晚期了。晚期宫颈癌容易出血,出血多是因为宫颈肿瘤病灶侵犯血管所致,在临床上宫颈癌出血较为常见,并且较难处理,在介入治疗出现之前往往采用局部压迫止血,但该方法有效率低,且极易复发。1972年Miller等首次采用明胶海绵栓塞成功控制盆腔恶性肿瘤所致的出血。伴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栓塞材料的不断发展,为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介入治疗宫颈癌的适应症包括:Ⅱb期以上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合并内科疾病的宫颈癌,宫颈癌术后复发,宫颈癌大出血等。介入治疗宫颈癌的优势体现在:
(1)经髂内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明显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加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全身副作用,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更好;
(2)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阻断肿瘤供血血管栓塞阻断血流,肿瘤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
(3)还可保留年轻患者的卵巢功能。介入治疗后行手术切除,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远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该患者为90余岁高龄老人,手术治疗已不考虑,宫颈癌出血较多,并且放疗及辅助化疗对肿瘤引起的出血几乎无效,因此,局麻下介入化疗栓塞无疑是最佳治疗治疗方案。术后也证实疗效显著,无并发症发生,介入术后短短两天时间,让高龄老人烦恼一个多月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宫颈癌根据临床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适用于Ⅰa —Ⅱa 期患者,介入治疗、放疗、静脉化疗适用于各期患者。除了治疗,宫颈癌的预防尤为重要,宫颈癌疫苗的应用,将大大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同时定期行宫颈排癌检查,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生。
最后开心一下吧,本病例的主人公患者,92岁,神志清晰,皮肤光洁,五官慈善柔美,中等体态,还有一双可爱的小裹脚(年龄小的估计没见过吧?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有时候作为医生,我们延续的不仅仅是病人的生命,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我们查房时要查看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及腹股沟穿刺点愈合情况,老人羞羞的指着我们的男医生说:他是男的......还拉着被子盖住身体,哈哈哈......近期随访,患者生活自理,无明显不适,饮食睡眠活动如常。
本文是张建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