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
琚官群 任善成
对于不适合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临床中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疾病特点,主诊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考虑接受基础内分泌治疗、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或化疗。患者及家属常常会有疑问,这些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各自具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1.基础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病灶中的肿瘤细胞,其生存和发展需要体内雄激素的支持。内分泌治疗发挥作用的机理:就是通过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阻断雄激素与癌细胞结合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内分泌治疗因为安全,有效,所以目前仍是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重要基础方法。男性体内90%以上的雄激素来源于睾丸,另外部分的雄激素来自肾上腺。临床上通常采用注射针剂,来抑制睾丸内产生的雄激素释放,达到药物去势的目的,这类药物包括亮丙瑞林、曲普瑞林和戈舍瑞林等。同时还常常联用阻止雄激素与癌细胞结合的口服药物,如氟他胺、比卡鲁胺等,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雄激素阻断效果,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采用“打针加吃药”治疗前列腺癌。临床上大部分病情相对较晚,存在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以及没有办法通过手术或放疗方式达到根治效果的患者,都可以采用基础内分泌方案进行治疗。一些已经接受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或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也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基础内分泌治疗。

2.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
对于具有多发转移灶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病情出现进展,提示基础内分泌治疗已不足以控制肿瘤细胞。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在低水平雄激素的条件下,仍会继续挣扎,利用来自肾上腺或肿瘤细胞本身分泌的少量雄激素,来获得继续生长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应用加强版的,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此类药物根据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阿比特龙,雄激素合成酶的有效抑制剂,可以在原来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把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降到一个更低的水平;另外一种是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使体内残余的微量雄激素无法与肿瘤细胞结合,不能发挥作用,阿帕鲁胺和恩杂鲁胺都属于这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对于已接受基础内分泌治疗,但病情出现进展的患者,或是诊断时就存在多发骨转移灶甚至是内脏转移的患者,会积极应用新型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研究数据显示,大部分此类患者都可以因此获益,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同时预后得到改善。

3.化疗
已接受基础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情况下,前列腺癌病情仍然继续进展怎么办?这时候化疗是最常考虑的治疗选择。对于已进入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阶段,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无效的,或治疗期间病情继续进展的前列腺癌患者,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是目前的一线治疗选择。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对于转移病灶较多,特别是有内脏转移的激素敏感性或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多西他赛化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提供预后获益。此外近年来一些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比如卡巴他赛、伊沙匹隆等,也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较多,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保证好的疗效。如果诊断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可供中、晚期患者选择的药物也在不断增加。大部分患者可以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指标,基因检测结果以及体能状态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本文是琚官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