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彦彬 三甲
刘彦彬 主管康复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

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的康复治疗

518人已读

感觉障碍是中风(脑卒中)后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之一,发病率高,患者痛苦不堪。据统计,约65%的脑卒中患者有感觉障碍,严重影响偏瘫患者的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感觉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下肢感觉障碍的恢复下面分享几种治疗方法:

1、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

脑卒中病人得病后会出现肢体的感觉障碍,以及肌肉痉挛,治疗时可以通过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DMS)进行感觉的治疗。电动深层肌肉刺激仪通过击打与机械振动可作用于深部肌肉组织,刺激其本体感觉功能,促进感觉的恢复,缓解痉挛。它的治疗原理是,DMS深层肌肉刺激仪具有显著的促进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的作用。治疗所产生的有节奏的按压与振动可促进血管舒张,明显增加血液循环速度,促进感觉的恢复。


在治疗时,让患者仰卧位,暴露出脚底,用DMS低挡,在脚底处从后往前,缓慢的移动震动头,来回反复振压,促进脚底感觉的恢复。

2药浴里踝泵练习

药浴的作用是指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近些年来,人们对中药药浴外治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认为药浴外治除药物直入血液循环发挥其身的药理作用外,能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一,药物通过皮肤粘膜吸收,角质层转运(包括细胞内扩散、细胞间质扩散)和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另外角质层经水合作用,使药物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其二,药物对皮肤局部的刺激,通过药浴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促进感觉的恢复。

在治疗时,让患者取端坐位,取一个合适的坐姿,把患者的双脚放到中药足浴桶中,指导患者让患者主动背伸、跖屈脚踝,一分钟6—10次;反复练习。跖屈(脚尖朝下)时,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脚尖朝上)时,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肌肉收缩时,血液和淋巴液受挤压回流,肌肉放松时,新鲜血液补充。通过这样简单的屈伸脚踝,可以有效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

从治疗效果看,药浴踝泵练习;是借温度、机械力和药物功效三者的作用,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经络脏腑、消淤止痛、舒筋活络、接骨续筋、温筋散寒、等功效。

3、熏蒸治疗

中药熏蒸治疗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根据皮肤具有吸收、渗透、排泄作用的特性,通过药物离子对皮肤、穴位、孔窍的吸收渗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肢体感觉的恢复,最终解决患者肢体感觉的障碍。

通过源源不断的热药蒸汽以对流和传导的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同时通过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肢体血流及末稍微循环,达到协调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荣除障,明显减轻患者感觉障碍。

4、一指刀拨顺法

一指刀拨顺法是利用手掌,手指对整体及局部的感觉治疗的方法,一般让患者取仰卧放松体位,对身体“推、点、拉”为手法的治疗。此方法也可以称之为“肌肉换血法”,要用这种推压推出陈血、引来新血;肌痉挛时单靠运动还排不尽陈血、辅用此法可更有效打破肌肉痉挛和肌肉微循环障碍间的恶性循环,继而促进感觉的恢复。

有些患者的感觉问题,是由于痉挛肌肉痉挛导致微循环的障碍。对于下肢由于小腿三头肌肌肉紧张,导致微循环回流受阻,继而导致足底感觉障碍的出现。


在治疗时先在胫骨前肌、小腿三头肌的皮肤上涂抹耦合剂对痉挛肌和拮抗肌推压,在给胫骨前肌推压时,一般是从远端向近端方向推压,在给小腿三头肌推压时一般是从近端向远端推压。对足底推压时,是从足跟部向脚趾方向推压,一般每个部位推压3—5分钟。推压后即刻就可观察到反应痉挛的指标改善,触摸肌肉痉挛减轻;此方法每日多次进行疗效才更好。

刘彦彬
刘彦彬 主管康复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