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彦彬 三甲
刘彦彬 主管康复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

多系统萎缩康复治疗

1186人已读

多系统萎缩(MSA)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等症状。由于在起病时累及这三个系统的先后不同,所以造成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出现这三个系统全部损害的病理表现和临床表现。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MSA的年发病率约为3/10万,中国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

中年起病,男性多见,缓慢起病,逐渐进展。主要表现进行性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障碍,病情发展到后期可导致自主神经损害、锥体束损害及(或)小脑损害。开始多为一侧肢体僵硬、少动,病情逐渐发展至对侧,导致动作缓慢、步态前冲、转变姿势困难、上肢固定、少摆动、讲话慢及语音低沉等,但震颤很轻或缺如,可有位置性震颤。少数患者也有以肌萎缩起病的。不论以何种神经系统的症状群起病,当疾病进一步进展都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系统的神经症状群。

一、临床表现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ysfunction) 往往是首发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尿失禁、尿频尿急和尿潴留、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吞咽困难、瞳孔大小不等和Horner综合征、哮喘、呼吸暂停和呼吸困难,严重时需气管切开。斑纹和手凉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有特征性。男性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勃起功能障碍,女性为尿失禁。

2、帕金森综合征

MSA的帕金森综合征的特点是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伴肌强直和震颤,双侧同时受累,但可轻重不同。抗胆碱能药物可缓解部分症状,多数对左旋多巴(L-dopa)治疗反应不佳,1/3患者有效,但维持时间不长,且易出现异动症(dyskinesias)等不良反应。

3、小脑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步态和肢体共济失调,从下肢开始,以下肢的表现为突出,并有明显的构音障碍和眼球震颤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检查可发现下肢受累较重的小脑病损体征。当合并皮质脊髓束和锥体外系症状时常掩盖小脑体征的发现。

4、其他

(1)20%的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2)常见吞咽困难、发音障碍等症状。

(3)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结构异常和REM睡眠行为异常等。

(4)其他锥体外系症状:肌张力障碍、腭阵挛和肌阵挛皆可见,手和面部刺激敏感的肌阵挛是MSA的特征性表现。

(5)部分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后期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宾斯基征,视神经萎缩。少数有眼肌麻痹、眼球向上或向下凝视麻痹。

二 康复治疗

1体位性低血压

首选直立床,由于患者早期长期卧床,而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由于体位的改变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这是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对于此症状,在治疗时,将患者转移到直立床上躺下,调整躯干、骨盆中立位,不要出现身体的偏移,在双侧膝关节下面垫毛巾卷,防止膝关节过伸,两脚掌贴紧脚踏板,并纠正足掌于功能位,踏板调到背屈15°,以充分牵伸小腿三头肌,用固定带在患者双膝关节、髂前上棘连线、胸部3处固定(松紧合适)。安装扶手桌面把患者上肢固定在桌面上。一切准备就绪后,治疗师操控控制器,一边观察患者的状况,一边调节起立床的升降角度,患者从30°~35°开始,视情况每日增加5°~10°,2次/d、30min/次,可持续治疗数周。在训练过程中,一旦患者感到不适,治疗人员通过控制器快速把直立床降至15°左右,并呼叫医生来处理。


而如果平时在病房里,可以穿弹力袜或者平时可以抬高床头预防及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2 督灸治疗

·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不足时,会导致人体出现许多得疾病。它是与阴气相对,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的决定因素。“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


而多发性系统萎缩导致人体精神不振,萎靡懒动,与人体阳气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1)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2)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身体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3)腹泻、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上述所说的症状是多发性萎缩患者普遍存在得现象。

那在治疗时,我们采用督灸得方法,我们人体得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

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由此可见,人体的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通过督灸治疗,对多发性系统萎缩患者人体的,各个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达到阴阳平衡。

3 后表线治疗

后表线是连接并保护整个身体后面,就像一个从头顶到足底的盔甲,大体可分为脚趾到膝盖,膝盖到头顶两部分。在人体直立位下,后表线成为了身体后面整个肌筋膜上的一条连续的线路。

后表线主要的整体姿势功能是;在我们人体正常站立时支撑身体,在多发性系统萎缩患者的治疗中,我们发现多发性系统萎缩患者的,身体后表线是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他们出现弯腰驼背的体态。身体背部肌肉属于核心肌群,如果核心肌群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四肢在运动时,就很难做到平稳协调的运动。


在治疗时常使用悬吊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肩下部、臀部、足踝处放悬吊带,肩部、足踝用非弹力带悬挂,臀部用50kg的弹力带悬挂,然后降低治疗床,让患者身体悬空,在治疗师口令的指导下,慢慢的抬高躯干,再慢慢的放下,练习躯干后表线的训练。

随着患者后表线功能的进步,可以减轻臀部弹力带的辅助。

4导引术

多发性系统萎缩导致的动作缓慢、转变姿势困难等,可以用导引术进行治疗。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并使之更为精密,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方法,认为它有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1.平衡阴阳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是人的机体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保持阴阳能动的平衡来维持的,如果人体内阴阳调和,则人的生命活动旺盛,不会生病;反之,则会减弱人的生命活动,生病乃至死亡。导引的作用就是以运动来调节人体阴阳,使之达到平衡。盛则泄之,虚则补之。

2.调和气血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而活血必须首先顺气。导引主要是通过运动肢体和呼吸吐纳等手段,来促进体内新旧气血的交换,调和气血。

3.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又是五脏六腑各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的通道,内外环境交联的信息通道。经络把人体各个部分联络成一个有机整体,若经络顺畅,则人体的各种通道畅通,生命活动正常;若经络出现异常,人体的机能就会发生障碍,产生疾病。导引术的功法就是根据经络的作用疏通该经络,使多发性系统萎缩患者经络运行通畅。

4.培育真气

真气是天气和谷气(饮食水谷所化生之气)相合而成,也即人体的营养志气,用以进行生命活动。导引的各种功法都有促消化,育真气的作用,使患者的消化吸收更加完善。

5.扶正祛邪

人体内存在着一种抵御外界邪魔入侵的力量,叫“正气”,而体内存在的致病因素叫“邪气”。这正邪二气相搏的胜负,决定这疾病的产生和转化。若正气占上风,疾病就难以产生或已经产生的病向痊愈的方面转化,反之则染病或恶化。因此导引术加以练习可以,扶正祛邪,治愈疾病。

6.强筋健骨

通过一定的伸展扭曲拉伸动作,可以起到强筋健骨的作用。

疾病预防

目前尚未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家族史者可以进行遗传咨询和必要检测,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饮食指导

多吃一些热性食物,如羊肉,辛辣食物,如辣椒、蒜、葱、姜等,可以振奋阳气。

不要熬夜

有句古话说得好“早上不起封杀阳气,晚上不睡耗伤阳气”,意思大概就是说熬夜对于阳气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工作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熬夜。

不良习惯的排行榜中,熬夜对阳气的伤害是最大的,因为根据以前的知识,天地运转到子时,阴气开始减退,与此同时,阳气开始慢慢的壮大,最适合睡觉。但是熬夜,就意味着不给阳气壮大的机会,再加上白天的消耗,更加的会让体内的阳气的缺失。长久的熬夜会让体内的阳气消耗的非常快,所以熬夜真的会损伤阳气。


刘彦彬
刘彦彬 主管康复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