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札记#“如果有人早点告诉我宫颈筛查的重要性……”
济南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起起落落的杨絮,就和近期的疫情一样,来的猝不及防。
今天的门诊来了一位女性朋友,曾于3个多月前因白带发黄增多来山东省立医院找我就诊,除了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同时给她进行了宫颈癌筛查,随着疫情管控的升级,她没有复诊,也没有取回检查报告单。
近期白带再次增多让她不堪其扰,决定排除万难再次就诊,取回的宫颈癌筛查报告单显示:宫颈细胞学:ASC-H;HPV16/18型阳性,看到筛查查结果的高风险性,于是尽快给她安排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最终的病理结果为:宫颈鳞状上皮高度病变。
今天拿到病理结果,她哭了,“从来没有人告诉她宫颈筛查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出现白带增多的同时做了一次宫颈癌筛查;如果没有疫情,她可能就及时治疗了……现在想生二胎的计划都要无限期延后了……”
令人惋惜的同时,我也在感慨:不少女性朋友认为自己没有症状就不需要主动到医院检查,而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往往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白带增多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实际临床工作中,不少经宫颈癌筛查发现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女性朋友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甚至抱怨和怀疑参加宫颈筛查才导致发病;更有甚者抱怨钱白花了,因为检查结果都正常。
宫颈筛查的时机?
2020.11.17日,世卫组织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这是世界卫生大会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中国将全力支持,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通过明确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等三级防治路径,推动2030年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70%的妇女在35岁和45岁之前接受高效检测方法筛查;90%确诊宫颈疾病的妇女得到治疗(90%癌前病变阳性妇女得到治疗,90%浸润性癌病例得到管理)。
建议有性生活后,21岁开始行宫颈癌筛查,既往筛查充分且无宫颈癌危险因素的女性,常规建议65岁停止筛查。
推荐25岁以上的妇女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妇女开始定期体检与子宫颈癌筛查,可以通过细胞学TCT及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的“三阶段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筛查异常的处理?
筛查发现有异常,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根据身体情况,包括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病变的程度等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病情阻断在癌前期。
如果是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评估疾病风险,可以随访并定期检查;也可以采用无创的治疗手段,比如光动力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清除病变和HPV病毒。
如果处于围绝经期或已绝经,且没有生育要求,要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治疗意愿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考虑是否进行子宫切除,如果采用保留宫颈的手术,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考虑到生育需求,这位患者进行了无创的艾拉光动力治疗,期待她能够获得痊愈,实现自己的愿望。
有感于这位就诊的女性朋友,再次提醒:有性生活后的女性朋友应主动定期参加宫颈癌筛查,及时发现异常并加以及时处理,就可以有效避免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是曲中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