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狼疮日,狼疮科普日
每年的5月10日是“世界狼疮日”,在我国有100多万狼疮患者,中国狼疮患者占全球1/4,患者死亡率相比于正常人可高出11倍,尤其多见于15-45岁的育龄期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导致全身各个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一些异常抗体,攻击正常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病变。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轻型表现为关节炎、皮疹等,部分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状态或轻型狼疮,部分患者可由轻型突然变为重症狼疮,更多的则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一些患者一起病就累及多个系统,甚至表现为狼疮危象。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
为什么患系统性红斑狼疮?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因素包括:
1.遗传易感性2.雌激素3.环境:紫外线,药物,精神压力,吸烟等4.感染:病毒感染。易感基因-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即自身免疫异常),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组织,激活补体,引起炎症,如果未得到及时干预,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器官损害。
狼疮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就医?
提示SLE活动的主要表现有: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表现为癫痫、精神病、器质性脑病、视觉异常、颅神经病变、狼疮性头痛、脑血管意外等,但需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肾脏受累(包括管型尿、血尿、蛋白尿、脓尿)
血管炎
关节炎
肌炎
皮肤黏膜表现(如新发红斑、脱发、黏膜溃疡)
胸膜炎、心包炎
低补体血症
DNA抗体滴度增高
发热
血三系减少(需除外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
血沉增快等
有哪些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容易呈现缓解-复发交替,遂需要终身管理,定期随访,根据评估实时调整至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药物如下:
1. 糖皮质激素: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疾病诱导缓解的基础用药。根据内脏器官受累情况和严重程度,兼顾不良反应,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狼疮皮疹可短期少量外用糖皮质激素。
2. 羟氯喹: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以及降低血脂等作用,有助于改善疲劳,控制皮疹、关节炎和口腔溃疡,长期服用可降低疾病活动度、器官损害和血栓发生等风险,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用药,用于除有禁忌证的全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3. 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可降低免疫系统的活性,控制器官损害和病情活动,促进临床缓解、预防疾病复发,并可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根据脏器官受累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情况选择。
4. 生物制剂,如贝利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泰它昔普等,作用为降低产生自身抗体的淋巴细胞的活性。用于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不耐受或复发的狼疮患者。
5. 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短期改善重度或难治性狼疮患者临床症状,为常规治疗争取治疗时间。
6.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改善难治性或合并感染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结局。
7. 雷公藤制剂:具有抗炎、抑制免疫等功能,对狼疮有一定疗效,但仅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或老年男性等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风湿免疫科科室简介
郑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点,为郑州市第一家风湿免疫专科。每天均开设专科门诊,病源遍布省内外。擅长诊治各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瑞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痛风、骨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血管炎、白塞氏病、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颞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脂膜炎、复发性多软骨炎、发热等各种疑难杂症。
开展唇腺活检、关节肌肉彩超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病,均取得明显效果。建立的自身抗体检测实验室,可检测各种抗体、炎性指标,为临床诊疗及科研提供可靠依据。
每月举办病友会,开展科普教育。常年免费为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患者教育,并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专家答疑,吸引了众多风湿病患者长期参与。发表国家级、省级期刊文章70余篇,8项市级科研成果,1项河南省科技厅科研立项,1项国家专利。
风湿免疫科病房位于器官移植中心大楼3楼。
病房电话:0371-67077549、67077640
风湿免疫科门诊位于门诊楼2楼2号。
门诊电话:0371-67077223
本文是韩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