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永忠 三甲
王永忠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胸外科

早期肺小细胞肺癌患者持续MRD监测阴性可能为潜在治愈人群

1596人已读


2022年5月11日,《Cancer Discovery》(IF=39.397)在线发表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MRD检测定义潜在治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数据说话:中国早期肺癌术后的8年生存率大约在57.5%(ICAN研究,2021),越是早期,生存率越高。国际数据显示:1期肺癌,5年生存率68-92%,2期53-60%, 3期13-36%(IASLC 2016)。

问:这些能够长期生存的人,是谁?

答:不清楚,可能跟这个有关,可能跟那个有关,可能,是命吧?

科学讲命,还是科学吗?实际上,科学和医学,特别是医学,更多的是混沌状态,现代医学,就是不断将混沌医学转向清晰医学的过程。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的青年才俊张嘉涛博士、刘思旸医生和刘思阳博士后,在吴一龙教授、杨学宁主任、钟文昭所长、周清院长的指导下,在肺研所全体人员的通力支持下,和吉因加一起,建立了一套精准、有效、可重复的血液分子残留病灶(MRD)检测方法,然后前瞻性地观察了261位1-3期的手术后肺癌患者:

1、72.8%(190/261)为MRD阴性肺癌病人,观察近两年,不管分期如何,这些病人96.8%不复发!即使我们一直认为是高复发的3期肺癌也是如此。

2、术后MRD阴性转阳的高峰期在术后12个月到18个月,因此,要判别那些是可治愈的肺癌病人,两年的动态检查特别重要!

3、MRD阴性的患者,辅助治疗没意义。即使是2-3期这些被认为是需要标准辅助治疗的病人,同样没意义。这和目前大部分发表的研究结果一致。

4、脑转移是一个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5个脑转移患者,基线都是MRD阳性的;MRD阴性的患者,脑转移几乎没有。

提示:如果患者术后一直保持MRD阴性,则其复发率仅为3.2%!其生存曲线是紧贴着天花板,也就是几乎达到100%!

我这里用的是“可能”一词,之所以还不够肯定,因为这组患者随访的时间还偏短,期待5年随访是同样的结果,那就可以把“可能”一词去掉。同样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确认这样的结果---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已开展更多的研究了!

上述的结果说明什么?MRD持续阴性的术后肺癌患者,可能就是被治愈的患者,不需要做辅助治疗!

这里用的是“可能”一词,之所以还不够肯定,因为这组患者随访的时间还偏短,期待5年随访是同样的结果,那就可以把“可能”一词去掉。同样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确认这样的结果---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已开展更多的研究了!

从2019年3月启动这项前瞻性研究,到2021年1月最后一例患者入组,再到2021年12月数据清洗,261位患者收集了261份术前后的血液配对和256个肿瘤组织标本,再加上术后的652份血液标本,两年半时间分析了1430份数据,可见工作量的巨大和持续恒久的坚持。没有团队的力量,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工作!

一、什么是MRD?

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MRD)是指经过治疗后,传统影像学(包括PET/CT)或实验室方法不能发现, 但通过液体活检发现的癌来源分子异常,代表着肺癌的持续存在和临床进展可能。肺癌分子异常, 指在外周血可稳定检测出丰度≥ 0.02%的ctDNA,包括肺癌驱动基因或其他的Ⅰ /Ⅱ 类基因变异。

二、如何检测MRD?

2021年《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残留病灶专家共识》对非小细胞肺癌MRD检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1、MRD检测的基本技术, 包括肿瘤先验分析(tumor-informed assays, 个体化定制或NGS panel)和肿瘤未知分析(tumor-agnostic assays, NGS panel和多组学技术), 目前均处在探索阶段, 需要前瞻性研究确定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价值;

2、基于NGS的突变检测技术, 所选用的多基因panel中必须覆盖患者Ⅰ /Ⅱ 类基因变异, 基本技术标准是可稳定检测出丰度≥ 0.02%的ctDNA;

3、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MRD的分子检测panel应包括其驱动基因;

4、MRD评估报告中必须包括cfDNA浓度、ctDNA浓度及所检测基因VAF值;

5、需要建立针对免疫治疗的MRD标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永忠
王永忠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