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余松林 三甲
余松林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肝胆外科

细说胆囊疾病 —— 胆囊腺肌症

578人已读

中日肝胆胰科普 中日医院肝胆胰疾病诊治中心 2021-08-19 10:41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

#胆囊疾病 2个

胆囊腺肌症作为胆囊疾病的一种,发病率不比胆囊结石、息肉那么高,但近些年随着体检超声的普及,在结果中也往往会出现类似的诊断:“胆囊壁增厚,胆囊腺肌症可能”,很多人拿这样的报告后会一头雾水,什么是胆囊腺肌症?怎么得的?严重么?

从解剖学角度出发,胆囊壁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上皮、肌层和外膜三层。胆囊腺肌症即是发生于黏膜和肌层的病变,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的话,会发现病变区域的黏膜腺体过度增生,嵌入到肌层,在肌层内形成一个个微小的囊泡,仔细观察有时还会在囊泡中发现细小结石或者胆固醇结晶——这就是胆囊腺肌症的病理学改变;而最外侧的外膜层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胆囊的整体轮廓往往是完整的。

胆囊腺肌症的高发年龄在50-60岁之间,不过近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男女发病比例相当。根据病灶的部位、范围可分为基底型、节段型、弥漫型三种(对应下图),以前两种类型更为常见。据统计约半数的胆囊腺肌症会合并胆囊结石,因此猜测腺肌症的发生可能和结石刺激、胆汁淤积等因素有关,但推测终归是推测,具体发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

胆囊腺肌症通常都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几乎和正常无异,因此影像学检查就显得尤为关键。超声下胆囊壁内微笑无回声囊泡、“彗星尾征”,CT下“玫瑰环征”、“棉花球征”,MRI下“珍珠项链征”等都是其典型表现。

那么如果被诊断为胆囊腺肌症,到底严重不?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胆囊腺肌症本身是一种良性疾病,所以看到这几个字时大可不必寝食难安。另一方面,虽然比例不高,但也确实存在胆囊腺肌症最终发展成为胆囊癌的情况,这在节段型似乎更为常见(约6%)。实际上胆囊腺肌症的处理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和胆囊癌鉴别,二者一良一恶,都可能表现为胆囊壁增厚,所以在某些时候容易混淆、难以区分,更不用说个别情况下二者还可能同时存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节段型和弥漫型胆囊腺肌症,均应积极性胆囊切除,而基底型则可以定期复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可能受限于临床资料的完整性,加之胆囊癌是一类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为了杜绝后患,对胆囊腺肌症这一良性胆囊疾患也可采取相对积极地态度,尽早切除。

(文章图片来源:Lee KF, Hung EHY, Leung HHW, Lai PBS. Anarrative review of 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 what we need to know. AnnTransl Med. 2020 Dec;8(23):160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余松林
余松林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