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腺肿瘤的靶向治疗策略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胸腺肿瘤患者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很高,这也就说明靶向治疗在胸腺肿瘤中具有一定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胸腺瘤(癌)仍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循证医学证据有限,其疗效预测标志物及预后尚不明确。目前只有少数Ⅱ期临床研究报道了靶向药物对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大多数关于胸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都是个案报道。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抑制剂:研究显示,EGFR基因扩增在胸腺瘤中占20%,在胸腺癌中占25%,其过表达在胸腺瘤中占23%,在胸腺癌中占67%~100%。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主要包括:①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②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此外,目前还有一项正在进行的Ⅱ期临床研究,评估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顺铂、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在Ⅲ~ⅣA期胸腺瘤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2) c-Kit(c-Kit proto-oncogene, c-Kit)抑制剂:c-Kit原癌基因过表达在胸腺瘤中占2%,在胸腺癌中占79%;c-Kit基因突变在胸腺瘤中很少见,但可在10%左右的胸腺癌中观察到。靶向c-Kit的药物主要有①伊马替尼:一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瘤,其通过阻断c-Kit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②舒尼替尼:一种抗VEGFR/KIT/PDGFR多靶点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胸腺癌患者来说,舒尼替尼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此外,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后舒尼替尼可能对c-Kit突变阳性的胸腺癌患者具有疗效。
(3) 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 MTOR)抑制剂:MTOR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重要调节因子,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表明,MTOR在胸腺肿瘤的生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示胸腺肿瘤可能对MTOR 抑制剂敏感。依维莫司是一种口服MTOR抑制剂,在胸腺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抑制剂:VEGF及VEGFR与多种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有关。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VEGF 的单克隆抗体,可干扰VEGF与其受体结合,已被批准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GF1R)单克隆抗体:IGF1R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西妥木单抗(Cixutumumab)是一种靶向 IGF1R的单克隆抗体,其单药治疗复发性胸腺肿瘤具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①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均具有一定疗效;②依维莫司也在胸腺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③舒尼替尼在一线含铂化疗失败的胸腺肿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胸腺癌中的疾病控制率更高,亦即对于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胸腺癌患者来说,舒尼替尼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此外,④西妥木单抗单药治疗复发性胸腺肿瘤也具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本文是汪进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