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波刀在神经外科颅内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射波刀(Cyber knife),又称“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又称“网络刀”或“电脑刀”,是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 设备 。它可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3~5次的照射,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综合“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优势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
Accuray始于1987年,现为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脑外科及放射肿瘤学教授的John R. Adler,当年刚跟随放射外科的创始人Lars Leksell博士在瑞典完成专科课程后,研发了射波刀。随着射波刀的诞生,Adler教授一直憧憬研发准确精密的无创机器人放射外科手术系统,治疗身体任何部位的肿瘤。由于当时的放射外科手术只限于颅内肿瘤,Adler教授提出的革命性概念,远超越当年的放射外科手术模式。
2001年,射波刀再获FDA准许治疗患者,用作治疗身体任何部位的肿瘤。传统的放射外科手术系统只能治疗头部及颈部肿瘤,射波刀与传统的系统不同,获准许治疗颅内及颅外肿瘤患者。由于射波刀极度精确,在治疗过程中并不需要为了防止患者移动而在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植入支架。
射波刀的优点:它是唯一采用实时影像引导技术的设备,治疗中唯一利用身体骨架结构做为靶区定向和射束修正的系统,治疗中唯一在“手术”过程中能实时追踪病患呼吸对体内病灶做动态照射的放射外科利器。影像引导技术包含了两组对角X-光影像显影器,能确保“手术”的精准性,使射线完全照射在肿瘤上,不会伤害周围其他组织机构,起到了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所以患者治疗完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副作用更小。
射波刀的适应症:
1、颅内恶性肿瘤:神经胶质瘤、星型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其它恶性肿瘤。
2、颅内良性肿瘤:脑膜瘤、听神经瘤、神经鞘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视网膜瘤、脊索瘤,其它良性肿瘤。
3、脊柱肿瘤: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肿瘤及髓内肿瘤。
4、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5、癌性疼痛:肿瘤侵犯椎体、肋骨等引起的骨痛,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引起的疼痛等。
脑癌手术及化疗为最广泛使用的脑癌治疗,不过在近几十年,放射治疗及放射外科手术已成为脑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放射外科手术的治疗目标是舒缓症状、控制局部性肿瘤,并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以射波刀治疗脑部病变
⒈由于已切除的恶性肿瘤复发率高,脑癌手术多在传统的放射治疗后进行。射波刀可在脑癌手术后为患者提供只针对肿瘤的放射治疗,而不会如传统放射治疗般影响患者的健康。
⒉非等中心的放射光束传递(即光束不需要聚集在单一点)令剂量分布可抚平形状不规则的肿瘤。
3.射波刀的准确度达1毫米以下,令系统在传送高剂量放射线的同时不会损害重要的身体结构。
⒋射波刀的无支架及无创放射外科手术可作单次或多次放射治疗,剂量可分2至5次发放,减低敏感性结构如脑神经及眼睛受损的影响。
⒌射波刀对治疗颅内恶性病变的安全性及成效已广为人知。已出版的文献显示,此系统可为多数(91%)颅内肿瘤患者控制肿瘤,而且引致并发症的比率甚低。
6.射波刀亦可有效治疗良性颅内肿瘤。肿瘤控制率达97%,而在1991至2001年治疗的61名听神经瘤患者中,听力保存率达74%。传统观点认为听神经瘤为防止复发,应首选全切肿瘤,但是全切面神经损伤可能极高,尤其年轻患者术后面瘫带来的心理创伤尤为巨大,但是射波刀可能是解决这类棘手问题的新方法。
⒎以射波刀作分次放射外科手术对视神经旁肿瘤患者亦效果良好。在连续49名患者中亦有高肿瘤控制率(94%)及视觉保存度(94%)。
本文是张海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