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烜 三甲
张烜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北京医院张烜教授: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找到最优的治疗选择

1197人已读

受访专家:

张烜,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副院长、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关节炎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肌炎/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等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特需)

牛宏超摄

近年来,张烜教授率领团队发现和鉴定了风湿病致病、炎症风暴新型关键靶点和机制;创新研发了全新有效诊断标志物及技术,提高了风湿免疫疾病早期精准诊断率;牵头研究并确立了中西药联合治疗风湿病经济有效的“中国方案”。

白塞病治疗

要特别注意感染风险

门诊现场:34岁的小静(化名)从2010年开始就患上了白塞病,小腿部常出现结节红斑,并伴有虹膜炎、外阴溃疡等症状。起初使用了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后来对用药调整,结节、溃疡、虹膜炎等症状已经明显减轻。

张烜: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关节肿痛、眼炎如虹膜炎等。白塞病需要规律的、科学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如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预后不良,严重者危及生命。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这位患者有肺结核的既往病史,这在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中需要特别关注。目前已有研究证据提示,白塞病与结核病可能有密切的联系,一些患者的白塞病与既往的结核菌感染相关。并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要对治疗的手段和药物进行筛选,谨防白塞病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其实不仅仅是白塞病,还有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的免疫系统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都要注意感染风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感染是免疫系统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异常,用药时常考虑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若患者本身有结核感染的背景或用药不当,会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重症感染,或是诱发其他病源的感染。

牛宏超摄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门诊现场:肖亮(化名)20年前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诊断为脂肪肝,后来又在其他医院诊断为“自免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之后又被诊断出干燥综合征。肖亮很少服药进行治疗,肝功能的各项指标长年“飘红”。

张烜:这位男患者被诊断出自身免疫性肝炎,实际上这种疾病多发于女性。由于患者还缺少一些医学检查结果,尚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结合其干燥综合征病史和现有检查结果,初步考虑可能是干燥综合征引发的肝功能异常。

干燥综合征是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患者诊断出干燥综合征后,仅仅使用泪液替代眼药水改善眼部干燥症状,几乎没有针对干燥综合征本病服药。但考虑到其病发较早,病程较长,还是应当使用药物进行干预,避免引发重要脏器受累。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肝脏炎症性病变。不管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还是干燥综合征,都需要尽早进行干预治疗。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会引起肺、肾脏、消化道的问题,如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不干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干燥综合征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内脏损害。这位患者同时合并了系统性损害如门静脉海绵样病变、胃底静脉曲张等。

因此,患者的诊治往往需要结合医学影像等手段,并与其他科室紧密联系,综合判断用药方法和治疗手段。

牛宏超摄

类风湿关节炎

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门诊现场:小洁(化名)自幼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已10余年,“我们一直是请张烜医生给我们看的,不管是张医生在北京协和医院任职的时候,还是现在调到北京医院做副院长。”小洁的妈妈说,这次随诊主要是想咨询,近期孩子每次吃完羊肉火锅,身上就开始起皮疹,担心会不会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张烜: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是一类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会“跨界”到“系统性红斑狼疮”,称之为“重叠综合征RHUPUS”,尤其是年轻女性更容易同时罹患这两种疾病。

查看了这位患者的皮疹表现,并不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可以先行观察、随访。

我国一项风湿病注册登记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及患病风险依次为心血管疾病(2.2%)、脆性骨折(1.7%)及恶性肿瘤(0.6%),高龄和长病程与其呈正相关。合并此类疾病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会出现关节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受累,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外受累的发生率为17.8%~47.5%,受累组织和器官包括皮肤、肺、心脏、神经系统、眼、血液和肾脏等,这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会更多,病死率会更高。因此,临床医师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制订或调整用药方案,规范化治疗。

提醒年轻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防治红斑狼疮,一定要定期监测与随访,如果出现浮肿、发热等新的症状需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就诊。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体重不超标、不吸烟、合理饮食、不盲目进行医美整容、每周坚持1~2次的有氧运动(而非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缓解疲劳感。

牛宏超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控制好激素的使用

门诊现场:患系统性红斑狼疮35年,雷诺现象27年,现年40岁的患者苏珊(化名)未经医生允许自行停药减药后,其病情反复,逐渐出现手指多个关节的畸形,生活不能自理。“当地医生建议增加激素剂量,但是张医生给的用药指导建议之一是减少激素用量。”

张烜教授:不可否认,现阶段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治疗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还是很多的。所以,建议规范化治疗,该加强治疗的时候要及时治疗,不该加强治疗的时候要敢于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敢于对预后良好的疾病亚型不进行治疗才更能体现医生的经验和胆识。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他们本身可能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诸多共患病,这种情况下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过早发生。

这位患者服用激素后出现的相关副作用比较明显,出现了满月脸,影响了个人形象,内心十分抗拒激素,结合她稳定的病情,所以,可以逐渐为她减量激素。

激素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红斑狼疮诱导缓解治疗最常用且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基础药物。

轻度活动的红斑狼疮患者,一般不需要采用激素治疗,可采用羟氯喹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当羟氯喹或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控制病情时,可考虑使用小剂量激素来控制疾病。

中度活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推荐使用中等剂量的激素治疗。中等剂量激素难以快速控制病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适当增加激素剂量的基础上,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减少激素的累积使用剂量,降低发生长期激素不良反应的风险。

重度活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调整激素用量。

以上所说的“激素”指的是糖皮质激素,激素可能会提高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因此,使用激素时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病情、激素不良反应发生具体情况对激素剂量进行调整和确定减停药的时机,减量过程是逐渐缓慢的过程。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尽早开始激素减量。

由于激素的不良反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所以应尽可能采用控制病情所需的最低剂量。

牛宏超摄

门诊见闻:

“您别着急,我们慢慢梳理,您是在2003年生完小孩后,红斑狼疮复发了,当时是什么症状?处理措施是什么?……”在北京医院门诊楼五层的特需门诊,有3间诊室是张烜教授的出诊室,每间出诊室有2名张烜教授专家团队的医生详尽询问整理病史,这项工作是判断患者病情的基石。

周二上午不到8点,记者来到门诊时,每个诊室的2名医生已开始询问、记录患者的详细病史,而张烜教授则依次顺序“穿梭”于这3间诊室,为患者诊治。

张烜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病史特别漫长,且无法根治,需要长期用药和治疗。有的人罹患风湿免疫性疾病可能已经持续了30年甚至更多年的时间,为了给患者最规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就必须要寻根究底、抽丝剥茧。而这种诊疗方式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最规范、最适合他们的诊治方案。”

认真负责是张烜教授的行医态度,柔和的嗓音、坚定的气场是张烜教授行医的作风,记者跟诊过程中听到张烜教授于患者交流最多的一句口头禅是“好不好”,这是他在看诊过程中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制定具体治疗方案前需要结合他的病史、症状、需求以及经济状况等,选择最适合、副作用最小、最经济的、最规范的治疗方案。”

一位老人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白塞病,这让她很紧张,她用方言反复、焦急地诉说着自己身上存在的各种症状。张烜教授耐心地听完她所有的描述,轻声细语地解释了病因,细致地叮嘱了如何用药、日常应该注意些什么,认真解答她的每个问题,老人的情绪才逐渐稳定。

“作为一名医者,首先要有仁心和悲悯之心,应该对待每个病患都像自己家人一样,想尽一切办法为病患解除病痛。存有这份仁心,就会激励自己不断磨砺,提升医术,寻找对病人最合适的诊治方案。”张烜教授说,看着经自己的治疗全力救治的疑难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内心无比欣慰,多么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收获健康幸福和丰满的人生。

责编:毛圆圆

校对:任璇

转自:人民日报权威医生在身边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烜
张烜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