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国医学前沿大会基础与临床交叉前沿论坛顺利召开
2023中国医学前沿大会
分论坛三 基础与临床交叉前沿论坛
会议摘要
孙凌云 王芳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初夏,5月27号周六下午1时30分,坐标北京国际饭店3F紫金B厅座无虚席,来自不同医院高校的学术大咖和临床专家莅临,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程永静教授主持下基础与临床交叉前沿论坛在温馨的暖场音乐中徐徐开幕,大会主席北京医院副院长张烜教授致欢迎辞。论坛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知名期刊等单位的学术翘楚为大会做学术报告,来自北京多家著名三甲医院的专家担任本次大会主持人。

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教授深耕表观遗传领域,主要通过结构与生化手段,结合其它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多组学等技术,研究表观遗传调控过程中的分子识别与催化事件,揭示相关生理病理功能,并探究“表观-代谢-信号”调控网络的复杂度。本次大会上,他着重介绍了表观遗传因子SP140,通过介导CpG岛基因沉默,参与维持免疫细胞在病原识别和自身免疫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深入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对疾病发生的重要意义。

过去领域内的共识将与免疫球蛋白相关的生理及病理事件都归结于B细胞,北京大学邱晓彦教授在过去病理工作中偶然发现肿瘤细胞存在IgG样蛋白,在国内首报非B细胞来源免疫球蛋白(non-B Ig)。Non-B Ig可以来源于多种细胞,如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肌细胞,造血细胞,生殖细胞,神经细胞。这种新抗体不仅可以发挥抗体活性,还发挥非抗体生物学活性,在微丝及中间丝等超微结构组装方面起重要作用。Non-B Ig也深入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难治性疾病(如淀粉样变)发病机制及应用研究,促进炎症性疾病。此外,肿瘤可产生大量的的Ig,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可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贝锦新教授针对目前发病率较高的鼻咽癌展开分享交流,大会上贝教授首先介绍了鼻咽癌异质性表型,然后详细介绍了肿瘤异质性分子基础。鼻咽癌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分布特征,主要高发于华南、东南亚以及北非地区。且与EBV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鼻咽癌的病因及致病机制多样。因此其诊断治疗的异质性比较强。在诊断时,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EBV感染状态、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不同的肿瘤进展状态。在治疗方面,鼻咽癌的不同分期疗效有差异,即使相同分期其结局也有不同。大会上贝教授还介绍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多因素多步骤模型以及深入探讨了造成这种肿瘤异质性的分子基础,比如遗传基础、获得性基因改变、肿瘤微环境。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出生率急剧下降、不孕不育率逐年攀升。男性不育患者占男性总人口的8-10%,其中约65%病因不明。南方医科大学的赵小阳教授主要研究干细胞在男性不育症中的治疗,通过高通量测序等研究揭示不育症遗传突变,利用干细胞诱导获得人工配子。诱导干细胞分化获得小鼠人工精子,体外重建睾丸类器官,睾丸类器官可产生功能精子细胞,洛伐他汀在体外促进mSSCs的自我更新并获得可育子代,洛伐他汀保护并促进白消安造模鼠的未分化精原细胞再生,洛伐他汀促进小鼠和灵长类SSC自我更新。赵教授的研究对于寻找致病基因,探索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厦门大学莫玮教授主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和疾病相关研究,会上分享了关于细胞死亡在炎症性肠病和阿尔兹海默症中的研究进展。莫教授团队发现肠道上皮缺失SETDB1引起肠炎,肠炎由肠道上皮的细胞坏死所引起,RSK1激酶负责Caspase8 265位磷酸化,而Caspase8 265位磷酸化调控其活性,决定坏死的发生。ZBP1坏死应用于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其坏死死亡信号的鉴定提供了重症炎症的干预策略。在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中,莫教授发现Aβ斑块硬度通过piezo1激活神经炎症,Tau纠缠能够引起神经元死亡,阻断细胞死亡可以抑制神经元丢失。ZBP1是AD的潜在靶点,靶向ZBP1可以抑制Tau引起神经元死亡,抑制Tau引起的神经元丢失和大脑萎缩,进而抑制Tau引起的神经炎症。

南方科技大学梁海华教授从事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病原菌致病和耐药机制、病原菌与宿主互作,以及以信号传递为靶点的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在该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梁教授在本次大会分享了关于病原菌致病机制及耐药互作的最新进展,揭示小分子信号物对致病因子的调控、以及宿主如何响应信号分子的分子机制,为筛选以信号传递为靶点的“抗致病力”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在上述六位基础医学教授系列性的学术演讲启迪后,国际期刊知名专家莅临大会现场,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临床研究设计的关键要素,建议有志人士设计多中心、大规模、能改变临床指南的研究,努力提高研究质量,争取为人类医学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在Panel discussion阶段,主持人邀请演讲嘉宾上台就一些学术话题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思维在这里交叉碰撞出热烈的火花,听众们被讲者思路的缜密深深吸引,整个环节给人沉浸式的学术讨论体验,严谨又不失幽默,专业又不失欢乐,专家学者与观众们一同享受着视听盛宴。在大会主席张烜教授的总结发言后,基础与临床交叉前沿论坛圆满落幕。期待明年的相聚!!

转发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