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肿瘤
治疗前

中年男性病人,左上腹部不适2年,CT提示:脾脏上极囊性病变伴囊壁钙化。
术前分析:
1.疾病诊断:脾脏肿物,考虑脾囊肿或假性囊肿
2.手术指征:肿物大小约6*5cm,有临床症状,性质不明;
3.手术方案:病变局限于脾脏一级,未跨越脾蒂,可考虑腹腔镜部分脾切除术。
治疗后
- 治疗后1月





一、手术亮点:1.采用腹腔镜手术,创伤小,血管解剖清晰(图片1-3),恢复快,术后第5天出院;2.仅切除部分脾,保留了脾脏。最大限度的保留脾脏功能,让患者获益;3.保留的脾脏血运良好(图片4)
二、手术技巧:
1. 建立空间,以利于脾门解剖、显露。但是,应该兼顾空间显露和保留侧脾脏的侧枝血供;
2. 脾门解剖变异比较常见,对于拟离断的脾动脉分支,应解剖追踪至入脾,避免误断保留侧脾脏的血供,同时避免遗漏切除侧的血供,导致切除过程中出血;
3. 对于拟切除脾脏上叶,保留下叶的病例,在断脾之前应结扎切断胃短血管,并将脾上叶至后方游离,以利于断脾过程中的出血控制;
4. 脾脏离断平面: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沿缺血线内侧0.5-1cm切断脾脏,这样可以减少切除过程中创面的出血。如果在脾脏离断过程中出血比较明显,可用Bull-dog夹暂时夹闭脾动脉主干,以减少脾脏灌注及出血;
5. 用超声刀把脾脏打薄后,可用切割闭合器离断脾组织;
6. 切除部分脾脏后,如果保留侧脾脏断面出血,可通过电凝、压迫、喷洒或填盖止血材料止血。若不能达到止血目的,则可用Bull-dog夹暂时夹闭脾动脉主干,由于入脾血流减少,脾断面有机会形成血痂,进而达到止血目的,但是,该方法有一定的再出血风险,可术中短暂升高血压,以观察脾断面出血情况。如仍不能达到止血目的,则须进一步游离脾门,解剖处断面附近的脾段动脉并结扎。对于切除脾脏下叶,保留上叶的病例,如成功保留了胃短血管,可考虑夹闭脾动脉;而对切除脾脏上叶,保留下叶的病例,如胃网膜左血管弓保留确切,亦可考虑夹闭脾动脉。尽管如此,仍建议保留脾动脉,以保证残脾血供。
本文是徐建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