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
造血功能衰竭症。国际上,再障分为重、轻型,我国相应的分型是急性和慢性再障,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没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获得性AA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
【诊断】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50×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
(2)一般无肝脾肿大。
(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
(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现分享一个再障病例,服用中药后多年不复发。
患者,女,14岁,再障确诊,为求中西医治疗来我院就诊。
2017.8.16
患者乏力,口腔溃疡,食欲差,眠可,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6.65×10^9/L、N:3.73×10^9/L、HGB:122g/L、PLT:180×10^9/L
中药:蒲公英30、墨旱莲30、女贞子30、甘草6、小蓟30、半枝莲30、蛇舌草30、天冬15、麦冬15、茯苓15、白术15、党参30、黄芪30、丝瓜络9。
2017.9.13
病史同前,体力可,无溃疡,纳眠可,二便调。
中药:蒲公英30、墨旱莲30、女贞子30、甘草6、
小蓟30、半枝莲30、蛇舌草30、天冬15、麦冬15、茯苓15、白术15、党参30、黄芪30、菊花9、焦三仙各15。
2017.10.18
病史同前,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6.08×10^9/L、RBC:4.28×10^12/L、HGB:172g/L、PLT:127×10^9/L。
中药:上方去菊花,调茵陈15、枸杞15。
2017.11.29
病史同前,患者食欲不佳,咽部不适,干咳,无痰,无发热,体力可,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12.38×10^9/L、N:10.03×10^9/L、HGB:122g/L、PLT:160×10^9/L
中药:上方调桔梗9、双花15、北沙参15、连翘15。
2017.12.20
病史同前,感冒,流涕,色黄,咽干,时有干咳,体力可,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6.75×10^9/L、RBC:4.34×10^12/L、HGB:125g/L、PLT:192×10^9/L。
【后患者规律复诊】
2019.8.14
患者病史同前,无明显不适,体力可,眠可,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6.96×10^9/L、RBC:4.14×10^12/L、HGB:125g/L、PLT:174×10^9/L
中药:蒲公英30、墨旱莲30、女贞子30、甘草6、小蓟30、半枝莲30、蛇舌草30、天冬15、麦冬15、茯苓15、白术15、党参30、黄芪30、芦根15、熟地15、内金9、焦三仙9。
2020.10.14
患者病史同前,口腔溃疡,月经3月未行,眠差,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6.87×10^9/L、RBC:4.21×10^12/L、HGB:125g/L、PLT:165×10^9/L
中药:蒲公英30、墨旱莲30、女贞子30、甘草6、小蓟30、天冬15、麦冬15、茯苓15、白术15、党参30、黄芪30、焦三仙15、内金9、芦根30、栀子15、灵芝30、山药15、淡竹叶9、淡豆豉15。
2021.7.14
病史同前,月经一年未行,失眠,纳可,二便调。
中药:上方调白术9、苍术9、生石膏30。
2022.7.20
病史同前,失眠,入睡困难,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律,背部皮疹,二便调。
血常规显示WBC:7.18×10^9/L、RBC:4.45×10^12/L、HGB:137g/L、PLT:158×10^9/L
患者血象正常。
患者女性,结合相关检查跟临床表现,诊断再障。治疗当以益气养阴为治疗原则。给予中药女贞子、墨旱莲补肾养阴,半枝莲、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天冬、麦冬生津养阴,白术、党参、黄芪补气健脾,小蓟凉血止血。给予中药整体调理,以期达到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血象,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本文是徐瑞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