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善权 三甲
孙善权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心脏中心

宝宝术后心脏又“罢工”,ECMO技术让小心脏恢复“律动”

315人已读

一个人的内心是否真正强大,不是看他能征服什么,而是看他能承受什么。一个不到2岁的宝宝的心脏是否真的强大,不单是他同期经历多个国际高难度的心脏手术,而是他的心脏历经万水千山后还能如同正常的心脏一样跳动……

近日手术的患者中,一名1岁6个月,体重12.5公斤,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同期行Ross-Konno+Barbero-marcial手术,矫正心内畸形,运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帮助患儿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手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已趋于正常,近日拟出院。

再次行复杂先心病手术,宝宝“心”路坎坷

才1岁半的宝宝米粒(化名),却在短短的生命旅程里频频“过关斩将”。出生时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离断,才1个月大的小米粒经历了人生第一场心脏大手术: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本以为这是涅槃重生,不曾想一年后再次因为主动脉瓣及瓣下狭窄合并主动脉瓣返流,小米粒的病情愈发严重,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医生充分评估了小米粒主动脉瓣下隔膜的位置,主动脉瓣的返流程度,主动脉瓣的形态,主动脉瓣环的大小。她主动脉瓣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瓣口狭窄,手术如果单单是切除主动脉瓣下隔膜,并没有真正解决患儿的问题。既要为患儿重建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血流,又要充分预估患者术后左右心循环达到平衡,还要考虑到将来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再次手术。心脏中心团队最后决定迎难而上,量身为其制定手术方案:组合三个高难度的手术。

心脏中心孙善权主任表示:以往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利用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在解剖和功能上相似性,采用自体肺动脉瓣代替主动脉瓣手术,称作 Ross 手术。既往Ross手术在肺动脉瓣移除后,需要人工带瓣的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其不具有生长性,将来患儿需要面临再次或多次手术更换外管道。利用患者的左心耳延长肺动脉做底重建右室流出道(即Barbero-marcial手术),具有生长性的,可以有效避免再手术风险,提高患儿的远期预后。同时进行3种手术,迄今,国内外未见相关文献报告,可以说这是开拓创新术式。

22.png


ECMO技术与死神拉开一场“博弈战”

但这种微妙的组合与平衡犹如走钢索。小米粒是今年第3例在同一病人身上联合此类三个国际水平高难度手术,也是3例患者中年纪最小的,原本有限的操作空间因为心包重度粘连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将3个手术完美实施实属不易。

手术完成了,小米粒心脏很快就开始“报警”。“患儿心律失常无好转!”, “患儿血压难以维持!”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提供体外循环支持。只要挺过这一关,孩子就有生的希望。然而,术中使用的体外循环机膜肺有效时间为8小时,否则会破坏血液系统,那么就只能使用具有相同原理且对血液破坏性非常小,支持时间更长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面对一刻也不能耽误的营救,心脏中心团队在极短的时间内,团队成功为小米粒安置ECMO,运用VA-ECMO模式,成功为小米粒提供了体外心脏、呼吸功能支持,小米粒的心脏得以短暂的休息,生命体征逐渐趋向平稳。

微信图片_20220818151548.jpg


悉心守护,小心脏“休息”5天后重生

眼看着小米粒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切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悬在所有人心上的剑却始终没放下。在如此小的孩子身上使用ECMO,术后恢复很关键,她的内环境、进出液量、抗凝、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等各方面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

“小孩子病情变化很快,也许50毫升液体变动对于成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小宝宝却要精确到1毫升。抽了一点血,凝血系统的微小变化,都要详细记录下来,这需要专人监测。”主治医生饶姣介绍,我们医护人员加上体外循环灌注师术后不分昼夜地守候了100多个小时,严密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心脏中心团队医护人员鼎力协作,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下,小米粒在术后第五天成功撤离了ECMO,第8天撤离呼吸机,顺利度过危险期,重获新生。

孙善权
孙善权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心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