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阴乳腺癌最新治疗进展
李晓平 博士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三阴乳腺癌(Trip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型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大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15%,以术后早期复发转移,预后差为主要特征,多见于黑人女性及绝经前患者。由于缺乏治疗的靶点,三阴乳腺癌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纵使如此,近年来由于化疗药物的革新和免疫治疗的出现,早期三阴乳腺癌的治愈率也得到明显改善。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三阴乳腺癌最新的治疗理念。
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
三阴乳腺癌通常见于绝经前的年轻患者。在诊断时,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更高,分期更晚。
以早期复发转移多见,大多发生在术后的3年内,常见的转移脏器是肺、淋巴结和脑。有研究显示,三阴乳腺癌五年内的复发转移风险为其他类型乳腺癌的3倍,但很少会出现远期复发。据统计发现,五年后复发风险会迅速下降,仅为3%。所以三阴乳腺癌患者度过前五年,后续大概率是很少复发的。
早期三阴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2.1 化学治疗
由于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出现,英国哥伦比亚研究提示,相较于1985-1992年,2004-2008年期间被诊断为三阴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已经下降了25%-40%。
最新研究和指南指出,TNBC的标准化疗方案主要有两种:①标准方案:4疗程的EC,序贯4程T,一共是8程化疗;②低复发风险方案,6程的TC方案。
2.2 化疗的时机选择和个体化治疗策略
传统的化疗都是在乳腺癌手术后进行,而对于三阴乳腺癌而言,肿瘤>2cm或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则建议采用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在完成既定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若病理检测发现肿瘤已完全消失(病理完全缓解),则提示这类患者的预后非常好;而仍有肿瘤残留的患者,则建议采用后续的强化治疗。
因而,对于三阴乳腺癌而言,新辅助治疗的理念,已经从最开始的缩小肿瘤、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转变成为观察肿瘤在新辅助治疗后的疗效,以预测远期复发风险和制定后续强化治疗的策略。
2.3 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
对于存在BRCA1/2突变(通过抽血即可),具有高复发风险的三阴乳腺癌,可以在术后口服1年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该药物已经在国内上市,约6万元一年,自费,不纳入医保报销),可以降低约9%的远期复发风险(根据OlgmpiA研究)。
2.4 免疫治疗
近年来最热门的药物,莫过于免疫治疗药物。根据KEYNOTE-522最新研究数据,高危的三阴乳腺癌,在新辅助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免疫治疗,降低远期约7%的复发风险。但免疫治疗带来的相关毒副反应,例如间质性肺炎,也值得关注。在国外获批用于三阴乳腺癌治疗的免疫药物是默沙东公司的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已经上市,一年费用约14万(自费)。
晚期乳腺癌
晚期HER-2阳性或激素依赖型乳腺癌,得益于抗HER-2靶向药和CDK4/6抑制剂的出现,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由于晚期三阴乳腺癌缺乏特异性靶点,总体的治疗进展并不明显。
抗体偶联化疗药(ADC药物)
ADC类药物是近年来研发出来的新药,是在靶向药物的基础上偶联了化疗药,能达到更加精准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现国外获批用于晚期三阴乳腺癌的ADC药物主要用两种:
第一种是戈沙妥珠单抗,根据ASCENT研究提示,该药物可以显著延缓晚期后线三阴乳腺癌疾病进展至5.6个月
第二种是DS8201,根据2022年7月公布的Destiny-Breast-04研究,对于三阴乳腺癌中HER-2 1+或2+合并FISH阴性的这部分患者,DS8201可以显著延长无病进展期约10个月。
但上述两种药物价格仍比较昂贵,阻碍了其临床使用。
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
对于存在BRCA1/2突变的晚期TNBC,根据OlympiAD研究提示,相较于传统方案,口服奥拉帕尼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约2.8个月。
免疫治疗
现在国外获批用于转移性TNBC的免疫治疗药物仅有默沙东公司的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免疫指标CPS评分≥10分的患者。根据KEYNOTE 355研究提示,相较于传统化疗组,采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这部分患者总生存约7个月。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新药的研发,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三阴乳腺癌,疗效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TNBC的疗效还远逊于其他亚型。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希望三阴乳腺癌的疗效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Zagami P, Carey L A.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itfalls and progress[J]. NPJ Breast Cancer, 2022, 8(1): 1-10.
注: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李晓平博士科普号。
本文是李晓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