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肠镜 常安心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肠息肉以及肠癌等疾病的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越来越多的群体逐渐开始了解肠镜检查,但是做为侵入性检查,肠镜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 ,今天我们就一起 了解一下肠镜到底怎么做?

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140cm可弯曲、末端装有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的病变,如肿瘤或溃疡等,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
在做肠镜时需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全程需要10-30分钟,检查过程中需根据医生要求配合以变换体位、按压腹部等动作。因检查中需向肠腔内充气,检查者会有轻微腹涨等感受。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以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
结肠镜检查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大肠癌临床诊断金标准,镜下常可见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95%的肠癌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肠道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

哪些人群需要做肠镜检查?
(1)有便血、黑便等症状者,或长期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大便有黏液、脓血者。
(3)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或腹泻者。
(4)近期出现的排便困难或者大便不规律者。
(5)大便变细变形者。
(6)长期腹痛、腹胀者。
(7)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贫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块,需明确诊断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长期的慢性便秘,久治不愈者。
(12)慢性结肠炎,长期服药,久治不愈者。
(13)怀疑结肠肿瘤,但钡灌肠X线检查阴性者。
(14)腹部CT或其它检查发现肠壁增厚,需要排除结直肠癌者。
(15)下消化道出血,可找到出血病灶,确定出血原因,必要时可镜下止血。
(16)曾患过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
(17)结直肠癌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
(18)已发现患有结肠息肉,需在结肠镜下切除者。
(19)结直肠息肉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
(20)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要进行结肠镜普查。
(21)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要进行结肠镜普查。
(22)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和长期酗酒者,最好常规体检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一些无症状的早期结直肠癌。

▌做肠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者,需提前告知医生,以评估能否耐受检查。
妊娠期、女性生理期不能接受肠镜检查。
检查前需口服泻药做好肠道准备。
若检查中因病情需要取活检或行息肉切除,术后需严格遵守医嘱静养休息,并按要求做好饮食管理。
长期口服抗凝药、抗血小板药物等影响凝血功能者,需提前告知医生。
大肠疾病的特点往往是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出现出血、明显腹痛、肠梗阻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展到中晚期,丧失了治疗最好的时机。肠镜检查是对大肠最直观的检查手段,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全面的观察到肠腔内壁的病变,包括肠炎、肠息肉、肠癌等,对于2mm的微小病变也可以一览无余,真正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著名临床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研究表明,一次肠癌筛查可以使发生肠癌的风险降低超过三分之一,并且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这项研究历时近20年,是由英国的多家研究机构资助的。研究发现,检查大肠的下半部分可以预防35%的发生在这个部位的肠癌,挽救41%的患者的生命。所以,做肠镜,常安心!
(本文转载自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公众号 图文:陈佳 审核:姜瑞)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