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便秘 该怎么办?
我好几天没拉便便了,怎么办啊?
为什么我每天吃那么多却不拉?
每次上厕所要蹲好久,用力拉又感觉拉不出怎么办?
每次只能拉一点点,拉完感觉还有怎么办?
我本来每天有大便、这次2天没有了,怎么办?
不吃通便药拉不出,吃了肠子又发黑,我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出现这些症状一定是便秘了吗?
不一定,偶尔一次拉不出或大便干完全没必要焦虑。
那什么是便秘呢?
一般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之前的习惯大便频率减少,一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或2-3天一次,每次量少且干结,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另外如果一直都是2-3天一次的排便频率,但大便形状正常,不伴排便困难和排便不尽感,一般认为是正常的,不算便秘。
便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所谓器质性疾病就是因为有结直肠肿瘤或疝崁顿、肠扭转等引起肠道不通造成的梗阻、排便不畅,以上情况必须尽快处理。
除此以外,肠道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
1.年龄
便秘常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与运动量都会减少,肠道中分泌液减少,肠道蠕动能力减弱,排便时所用的肌肉力量消退,肛门括约肌力量减弱,导致食物在胃肠道中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形成了便秘。
部分老年人不仅身体机能衰退,合并多器官慢性疾病,甚至存在神经反射上的问题,失去了排便发射,引发便秘。
2.生活习惯
患者有的因为牙齿不好,有的因为饮食习惯错误,主动或被动地导致饮食结构出现问题。食物中缺少粗纤维,导致粪便粘滞度提升,在肠道中移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度,导致患者出现便秘。

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中,由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不运动,身体一直呈固定的坐立模式,从而导致人肠胃的蠕动变得非常缓慢,因此对排便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便秘的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都变得非常快,一部分人在工作中会刻意将排便时间拖延到休息时间,随着这种自我生物钟的抑制,导致患者的身体对排便信号的反应降低,最终引起便秘。
3.情绪精神因素
部分患者在生病、妊娠前后、生活打击时,容易出现精神紧绷的情况,这一时期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长期的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等,也会引发身体机能的紊乱,神经信号不能准确传达,导致排便反射没有产生作用,引发便秘症状。
4.药物疾病因素
a.有些病人因为合并糖尿病、尿毒症、帕金森等全身性病变引起排便异常。
b.长期过度使用泻药也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对便秘药物的依赖。
c.或长期使用镇痛药、抗抑郁药等,导致神经反应信号出现问题,也可引起患者便秘。

那么,经常发生便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从未行肠镜检查,首先建议行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尤其是急性便秘,伴便血消瘦的,需警惕是否有肠道肿瘤(大肠癌所致肠梗阻-这座“桥”,提高了这些大肠癌病人的预后!点击蓝字可直接打开链接)。
排除器质性肠道疾病后,便秘的人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运动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年轻人要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慢跑、游泳、骑行、快走等有氧运动,老年人因为活动能力下降,可选择较轻的体育活动,如散步。
适量的活动可以促进我们的胃肠道蠕动能力,有助于排便。
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可以对腹部进行按摩,或使用热敷,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以促进肠蠕动。
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尽量尝试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可以在一个固定时间排便,如早晨晨起后,无便意也可以稍等,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3. 注意饮食
多喝水,平时不要等渴了再喝水,每日至少饮水要达到1500mL一2000mL。晨起可以喝一杯温水,增加肠道润滑度,同时喝水后可以激发“胃-结肠反射”促进便意的产生。
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的情况下,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瓜果、蔬菜等,刺激肠胃蠕动,增加消化能力。
4. 保持积极乐观情绪
不良情绪,与便秘症状会相互影响,情绪出现问题会导致便秘加重,病情加重又反过来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不要为偶尔一两次拉不出便便而焦虑,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5. 及时求助医生
温馨提醒:一定不要自己盲目地吃降火药、通便药、排毒药!
该看的医生要看,当便秘困扰你影响你生活的时候要及时的就医,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当口服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莫沙必利、曲美布汀及通便药物聚乙二醇、乳果糖等。
总之,便秘很常见,也不可怕。
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预防便秘。
但便秘问题也不容忽视,切忌瞎吃药,乱用药!
要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由专业医师进行评估诊治
陈涛医生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陈涛医生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并完成了普外科和内镜专科培训。2012-2014年国家公派留学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系统学习癌症研究,包括病理学、分子与细胞肿瘤学以及临床转化研究。
工作经历:陈涛医生,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镜科副主任。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获得者,入选上海市卫健委卓越计划。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大数据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转化医学专业组委员,美中抗癌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等。
陈涛医生拥有10年以上的普外科和内镜临床工作经验。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事内镜检查以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治疗,2019年加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擅长各类内镜诊疗技术和消化道早癌筛查技术,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微创切除(ESD、EFTR、STER等);食管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OEM等);各种梗阻性黄疸的ERCP、引流、支架置入等;消化道梗阻、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和支架治疗等。除了专注于消化疾病的内镜诊治,陈涛医生还围绕“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开展了系列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Gut、Annals of Surgery、Molecular Cell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论著。共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5项上海市课题,获得多个科技奖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应邀发言和发表会议论文,受到同行关注和好评,获美中抗癌协会-亚洲癌症研究基金会(USCACA-AFCR)优秀学者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青年学者奖等个人学术奖励。
专业擅长:
1.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2.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微创切除(EFTR、STER等)。
3.食管动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POEM等)。
4.胆结石、胰管结石等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各种梗阻性黄疸的ERCP、穿刺引流、支架置入等。
5.消化道梗阻、狭窄如消化道晚期肿瘤梗阻等的内镜下扩张和内支架治疗。
门诊时间:东方医院本部周一上午,南区周四下午
消化内镜科地址:
本部(即墨路150号)门诊二楼
021-38804518-33026
南院(云台路1800号)门诊三楼
021-38804518-23026
本文是陈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