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癌症”——溃疡性结肠炎
40岁的白领张女士最近出现了明显的黏液血便,伴有下腹部疼痛,一开始没有重视,但是最近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发现症状有加重趋势,就来到了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张女士可能肠道有问题,建议她马上做个肠镜,果然,肠镜查完,医生告诉她可能得了溃疡性结肠炎,张女士懵了,这是啥毛病啊,一开始还一直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没想到是这个毛病,这个病是咋回事,能治好吗?要注意些啥呢。

01溃疡型结肠炎简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20-40岁青壮年多发,一般起病缓慢,因其症状反复、迁延难愈,并可能有癌变可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所以亦有“绿色癌症”之称。
临床表现
1、腹泻、黏液脓血便:最常见症状,病程多在4 ~ 6周,且反复发作。
2、腹痛:主要为下腹部疼痛,通常伴有急切排便感。一般在排便后,疼痛可逐渐缓解。
3、其他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发热、外周关节炎等

诊断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并无诊断金标准,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的最重要手段。通过内镜下相对特异的表现建立临床诊断;评估病变特征、范围、活动度及并发症;同时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症。由于多种肠炎也可以引起类似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所以需要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常用还有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等非感染性肠炎鉴别。
02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尽早控制疾病症状、促进缓解、维持治疗、防止复发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程度选择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病变肠段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时,药物灌肠也有很好的疗效。
内镜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的内镜随访十分重要,用以检测病情进展并指导药物用量。对于病程超过8 ~ 10年的广泛结肠炎患者,其恶变率与一般人群相比高5~20倍且逐年递增,因此建议接受规律性结肠镜监测,每1 ~ 2年1次。在内镜随访的过程中,如发现有腺瘤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等,应及早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如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状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03溃疡型结肠炎二三问

溃疡性结肠炎会传染或遗传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所以溃疡性结肠炎不会传染。国外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患者配偶的发病率并不增加。所以当前的观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一定会传给下一代。
作为患者或家属,应注意些什么?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确诊后在积极遵医嘱治疗同时,需要注意低渣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放松,避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可以有效降低溃结的复发,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家属也要注意时刻关注并疏导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容易反复,需要定期随诊。复查的间隔时间遵医嘱随病情程度决定。复查项目一般包括大便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还需要定期肠镜结肠评估肠道内炎症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中国消化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指导意见 [J] .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2020, 04(4) : 283-291.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控制评估中心.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西安) [J] .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4, 08(1) : 33-58.
陈涛医生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陈涛医生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并完成了普外科和内镜专科培训。2012-2014年国家公派留学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系统学习癌症研究,包括病理学、分子与细胞肿瘤学以及临床转化研究。
工作经历:陈涛医生,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镜科副主任。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获得者,入选上海市卫健委卓越计划。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大数据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转化医学专业组委员,美中抗癌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等。
陈涛医生拥有10年以上的普外科和内镜临床工作经验。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事内镜检查以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治疗,2019年加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擅长各类内镜诊疗技术和消化道早癌筛查技术,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微创切除(ESD、EFTR、STER等);食管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POEM等);各种梗阻性黄疸的ERCP、引流、支架置入等;消化道梗阻、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和支架治疗等。除了专注于消化疾病的内镜诊治,陈涛医生还围绕“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开展了系列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Gut、Annals of Surgery、Molecular Cell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论著。共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5项上海市课题,获得多个科技奖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应邀发言和发表会议论文,受到同行关注和好评,获美中抗癌协会-亚洲癌症研究基金会(USCACA-AFCR)优秀学者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青年学者奖等个人学术奖励。
专业擅长:
1.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2.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微创切除(EFTR、STER等)。
3.食管动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POEM等)。
4.胆结石、胰管结石等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各种梗阻性黄疸的ERCP、穿刺引流、支架置入等。
5.消化道梗阻、狭窄如消化道晚期肿瘤梗阻等的内镜下扩张和内支架治疗。
门诊时间:东方医院本部周一上午,南区周五下午
消化内镜科地址:
本部(即墨路150号)门诊二楼
021-38804518-33026
南院(云台路1800号)门诊三楼
021-38804518-23026
本文是陈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