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菌性感冒与病毒性感冒的区别!
特殊部位症状不同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咽、扁桃体一般不大或者不红,主要症状是鼻部不适。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

2
体温表现与全身症状不同
现在大部分儿童发热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患病毒性感冒时,患者发热的时间较长、体温较高,但感染中毒症状却不重,全身并不难受,多为自限性的。
而细菌感染时会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全身难受。

3
病程时间不同
一般感冒初起时多为病毒性感冒,感冒三天后,因免疫力下降,会继发性引发细菌性感冒,此时可以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4
孩子精神状态不同
那么该如何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呢?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很重要。
如果高热时孩子略显萎靡,而当热退时孩子精神反应如常,多为没有感染性中毒症状。此时多是病毒感染所致,只要多喝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些抗病毒的药,高热时适当使用些退热药即可。
但若孩子精神萎靡、嗜睡、动作减少无微笑、少动懒言,则是疾病严重的预警标志,说明孩子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诊获得适当的治疗。若家长无法判断,可在孩子发烧时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和CRP检查,若是病毒性感染,完全可以不用抗菌药物;若是细菌感染,则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就要输液了。
5
血常规检查不同
人们的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到感冒的中后期,又会继续感染上细菌,也就是继发性的细菌感染。
医生给孩子看病的时候,一般上来就给你开个验血的单子,你验回来后他一看,就会告诉你是什么感染。
因为人体感染了不同的东西,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会升高;
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会升高;
慢性炎症,单核细胞会升高;
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
医生就是通过这个结果来判断你是什么感染为主的,然后再根据病原来选择药物
感冒经方常用证型和代表方(一)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志龙 黎崇裕
1·风寒表实
【常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或重,无汗而喘,头身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法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推荐用量】麻黄9g 桂枝6g 炙甘草3g 杏仁9g
【方药直解】麻黄味苦辛性温,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
【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运用心得】麻黄汤常适用于体格健壮的青中年较多,临床要以恶寒恶寒,脉浮紧有力为证眼,如遇小儿或老年体弱之人见麻黄汤证者可用九味羌活汤或者小剂量麻黄汤。本方历来被列为辛温发汗之峻剂,但其实笔者临床所见麻黄汤发汗者,少见汗多亡阳之例,一则麻黄这味药的质量下降,麻黄之用本需去节,但现药房所备麻黄常不去节,或不按季节采摘,常见青色麻黄。二则临床医生运用麻黄汤量不大,因此用麻黄汤大汗淋漓的情况少见,虽然如此,麻黄汤毕竟还是辛温之剂,若遇阴虚、血虚、津液不足、咽干舌燥、口渴思冷等内热证者,及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均不可服。血压高者,无余证,脉浮紧有力者可不避。

2·风寒表虚
【常见症状】发热,汗出恶风,全身肌肉痛,鼻鸣、干呕,流清鼻涕,头痛,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浮虚、浮数。
【治疗法则】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推荐剂量】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生姜3片大枣6枚
【方药直解】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为群方之祖,是经方派的代表方剂。桂枝汤药味很少,但组方严谨。方中桂枝与芍药是主药部分,桂枝辛温通阳,芍药酸寒敛阴,两者配伍能调和营卫。再增生姜、甘草、红枣建中焦之药,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作用。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加减变化】恶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素体虚弱再值伤风就会出现汗多如雨,全身乏力,头昏、心慌、肢节疼痛等症宜加附子温阳解表。
【运用心得】桂枝汤常适用于脑力劳动者,临床要以汗出恶风、脉缓为证眼,广东气候湿热,常可见桂枝汤证,但同时亦可见舌苔黄或咽痛或咽部鲜红者,对此笔者常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一味黄芩清上热,其实此乃《外台秘要》卷二引《古今录验方》的阳旦汤,《外台秘要》曰其:“治中风伤寒,脉浮,寒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且“脉浮紧,发热者,不可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因此桂枝汤外感发热见脉浮紧者不能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以防恋邪伤正。仲景原文服用桂枝汤需啜粥,如治疗感冒发热则可啜粥或不啜粥但原方需加薄荷以助其快速汗出,如用于调理则无需啜粥亦无需加薄荷。转自中推联合器械研发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