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肺癌影像学如何诊断?
文章摘要:肺癌按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呈现的症状和影像学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按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呈现的症状和影像学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做哪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早期肺癌?
肺部CT相比其他影像学技术更适合于早期肺癌的筛查,肺部CT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肺部CT检查能够判断肺癌的部位和大小。肺部CT检查可以发现X线不能发现的早期微小结节和磨玻璃病变,对肺癌的早期发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肺部CT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会发现大量人群存在肺部结节,但为避免过度诊断,要区分对待不同肺部结节的人群。建议≤5 mm的结节间隔1年复查1次肺部CT,对于5.1~8 mm的结节,则间隔3个月复查1次肺部CT,当结节>8 mm时建议采用PET-CT检查。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1)分叶征:有深浅分叶之分。深分叶常规CT扫描可很好显示,细浅分叶以薄层高分辨CT及靶扫描显示为佳。以深分叶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大,而浅分叶也见于结核或炎性假瘤等良性肿瘤。
(2)毛刺征:以远肺门侧显示概率最高。短毛刺常规扫描表现为晕圈状或毛刷状,而薄层高分辨靶扫描可清晰显示。有学者把实性型小结节同时具有分叶征或毛刺征者称为“毛虫征”。此征对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重要价值。
(3)血管集中征:以近肺门侧显示,其中以薄层增强高分辨及靶扫描显示率为高,是普通CT扫描的2倍。该征的出现与肿瘤的大小呈正比关系。
(4)胸膜凹陷征:典型表现为三角型或喇叭状,肺尖及横隔处可为条形影,主叶间裂部有时仅表现叶间裂胸膜向瘤灶处倾斜或僵直,贴近瘤体。此征的显示亦以薄层高分辨为例。
(5)空泡征:此征出现率不高。文献报道约30%左右。多见于恶性结节,良性极少见。其出现率随肿瘤增大而明显减少。因此,此征的出现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有重要诊断意义,此征象在常规CT扫描常无法确定,在薄层高分辨及靶扫描上显示确切。
(6)磨玻璃征:仅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遍应用,发现越来越多具有磨玻璃影的亚实性结节,这些结节与腺癌或癌前病变的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肺结节越小,良、恶性病灶影像定性越困难,通常采用的X光、CT、MRI等只能提示诊断,不能定性,诊断时必须根据CT征象,结合其它资料综合分析,并配合随访。建议肺部CT提示异常的患者,及时咨询专科医生阅片,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或复查。
本文是宗一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