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药物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节选
文章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常在头部外伤3周以后形成。本文介绍了CSDH的药物治疗方法及适应症禁忌证。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常在头部外伤3周以后形成。其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血肿吸收。药物治疗又可分为对症治疗和促进血肿吸收的治疗。对症治疗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为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促进血肿吸收的药物治疗不但能为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易行且痛苦较小的治疗手段,还可用于防治术后复发,并可为高龄体弱、难以耐受手术或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促进血肿吸收药物治疗的适应症是:
(1)生命体征平稳且MGS⁃GCS0~2级;
(2)影像学显示中线移位未超过1cm,无需紧急手术干预的患者;
(3)合并多器官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不适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4)手术治疗后用于防治术后复发等。
其禁忌证是:
(1)MGS⁃GCS3~4级;
(2)影像学显示脑组织受压严重、中线移位超过1cm;
(3)出现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脑疝前兆;
(4)对所使用药物过敏或者具备该药物使用禁忌证。
1:CSDH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可采用小剂量长疗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mg/d),连续治疗至少8周,直到神经症状体征消失、血肿吸收满意后停药(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2:CSDH的地塞米松治疗
小剂量地塞米松片(首剂2.25mg/d,持续1~2周,逐步在4周之内减量至停药)。
联合用药: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地塞米松
推荐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片(首剂2.25mg/d,持续1~2周,逐步在4周之内减量至停药),然后可继续接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20mg/d)直到神经症状体征消失、血肿吸收满意后停药(低证据等级,强推荐)。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