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鼻蝶垂体瘤术后为什么要避免咳嗽、打喷嚏
文章摘要:经鼻蝶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是绝大多数垂体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手术后需要注意避免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颅底良性肿瘤,根据其分泌激素情况分泌乳素腺瘤(停经泌乳、不孕不育)、生长激素腺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ACTH腺瘤(库兴氏综合征:向心性肥胖、高血压)、无功能性腺瘤(视力障碍)等多种亚型。除了部分泌乳素腺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肿瘤外,其他亚型垂体瘤需都要手术治疗。

图1,经鼻蝶手术示意图
垂体瘤的外科治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垂体瘤作为一种颅内颅底肿瘤,为什么会选择经鼻蝶手术呢?这就要从垂体瘤所在的解剖位置说起。我们鼻腔的后上部有个空腔,叫蝶窦,蝶窦的后上方就是垂体窝。垂体窝就是正常垂体在颅内的“家”;而垂体瘤“鸠占鹊巢”也生长在垂体窝内(图1)。垂体瘤长大后可以走出垂体窝,向上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严重时可以引起失明;压迫下丘脑引起内分泌紊乱,甚至威胁生命。
经鼻腔-蝶窦-垂体窝这条路切除垂体瘤比开颅-抬起脑组织手术创伤小多了。正因如此,经鼻蝶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是绝大多数垂体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但是手术总有一些风险,而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个问题,就跟这种独特的手术方式有关。
从图1可以看到,垂体瘤的前下方是鼻腔鼻窦,是相对不干净、有细菌的地带,后上方是颅腔,是绝对干净的区域,里面装着大脑。大脑周围充满液体,称为脑脊液,起着固定和营养大脑的作用。垂体瘤切除后,鼻腔和颅腔有可能相通了,颅腔里的脑脊液会经蝶窦、鼻腔流到体外,称为脑脊液鼻漏,是经鼻窦垂体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脑脊液鼻漏需要及时处理,否则鼻腔细菌会逆流而上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防止脑脊液鼻漏,在切除肿瘤后,医生会修补好漏口,最大限度地保证术后不会出现脑脊液鼻漏。修补处的愈合需要一些时间,其间不能有颅内压力增高,即使是瞬时压力升高都有可能撑开漏口处的修补。而剧烈的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都会导致胸腹腔内压力增高,并传导至颅内导致颅内压力瞬时升高,影响颅底重建组织的愈合。
因此,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后,医生都会要求患者保暖、避免感冒,减少咳嗽、打喷嚏的风险。此外,还要避免其他瞬时升高颅内压的情况,如用力擤鼻涕、重体力活、用力大便等。为了避免用力大便,医生会给患者开具口服通便药物,嘱咐患者定期排便,防止便秘。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脑脊液鼻漏,让患者术后的恢复更顺利、更安全。
本文是万经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