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榈酸酯帕利哌酮长效针剂简介
文章摘要:本文介绍了帕利哌酮的药理作用、有效治疗剂量范围和常用的注射方案,以及相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的优势。
1.起效活性成分
是帕利哌酮,也就是9-羟利培酮,主要的药理作用通过拮抗D2受体和5-HT2A受体起效,适用于成人,和12-17岁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可以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和分裂情感障碍的治疗。
2.有效治疗剂量范围:
帕利哌酮的治疗剂量,口服6-9毫克/天(纹状体和颞叶皮质D2受体占有率70%到80%),棕榈酸酯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有3种剂型75mg,100mg和150mg,注射后,13天左右达到血药浓度高峰,药物的活性成分在体内可以存在25-50天左右。通常前两针在三角肌注射,之后可以在臀大肌或者三角肌注射,三角肌注射后的血清药物浓度较臀大肌可能高28%,有效帕利哌酮的血清药物浓度在20-60ng/ml,通常对于大多数的患者,20-30ng/ml是有效的治疗浓度范围。
3.常用的注射方案
第1天 150mg 三角肌注射
第8天 100mg 三角肌注射
第36天 可以根据个体的疗效和药物副作用,选择75mg,100mg或者150mg,肌注。
之后,每隔28天注射一次
药物在注射后就立即开始释放,浓度通常在注射后第4天达到高峰,在20-27天内开始缓慢下降,到注射后的第28天,需要再次注射,注意,开始首次注射之前,应该使用口服帕利哌酮,滴定,观察疗效和耐受性。
4.相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长效针剂,棕榈酸酯帕利哌酮,有什么优势?
首先,活性成分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产生EPS副作用风险更小,其次,传统的注射剂型更容易产生注射部分疼痛,药物吸收不佳。
本文是杨福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