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腘窝囊肿及关节镜微创治疗!
文章摘要:胭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本文介绍了其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胭窝囊肿定义:
早在1840年已经被 Adams 所认识 Baker 在1877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贝克囊肿( Baker 囊肿)。
胭窝囊肿是胭窝滑液囊肿的总称,多发生于半膜肌与腓肠肌并常与关节腔相通。
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腘窝囊肿的磁共振图像
二、发病机制
单向流通的“阀门机制“(只进不出)。
存在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 GSB )。
关节积液增多引起关节囊内压增高,通过平股骨◇腓肠肌内侧头处的横向裂隙样结构进入 GSB ,但不能从 GSB 流向关节腔导致囊肿的形成和持续存在。
关节内疾病(半月板损伤、软骨退变、交叉韧带损伤、滑膜炎等)在胭窝囊肿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Sansone 等认为半月板尤其是内侧半月板损伤是致病的关键84-90%的患者可见有内侧半月板损伤。
三、临床表现
小的囊肿,无肿胀和疼痛、无活动受限或者轻度肿胀和或在剧烈活动后,在胭窝处有紧张感轻度活动受限。中度大小的囊肿,正常活动后肿和疼痛、活动后受限,活动受限轻度肿胀。大的囊肿,休息时也可出现肿和痛,活动受限。
腘窝囊肿的磁共振检查
四、诊断
1.症状及体征。
2.MRI、 B 超
五、腘窝囊肿分为3型:
(1)单纯囊肿型:肿孤立在胴窝软组织间与深部关节腔不相通,其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壁较薄边界光滑清楚包膜完整透声好
(2)分叶囊肿型:此型基底部与关节腔相通有宽窄不一的蒂部管状结构囊肿形态规样性壁不均可见相细不一的光带及散在点状回声探头加压肿形改变。
(3)混合型:单或分壁毛增内见集光点下部分层型,多见于内出血。
五、治疗
1.原则:有症状才处理。
2.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
开放手术:疤痕大,影响关节功能、易损伤血管神经、易复发。(在囊肿切除时要同时将关节囊缝合)
开放手术

关节镜手术:微创、恢复快、关节功能影响小,复发率低。
关节镜切除


本文是曹金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