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床前诠释孝悌情深 国产脊髓电刺激疗法帮助截瘫患者乐享天伦
文章摘要: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功为一例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受试者解除痛苦,同时也见证了病榻两侧,永远无法磨灭的父子情深。
病床前诠释孝悌情深 国产脊髓电刺激疗法帮助截瘫患者乐享天伦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作为脊髓电刺激器临床试验中心之一,成功地为一例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受试者解除痛苦。而在这个案例当中,最为人动容的是面对疾病与疼痛,一位老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浓烈亲情。也让我们有幸见证了,病榻两侧,永远无法磨灭的父子情深。
日本小说家野坂昭的《萤火虫之墓》中,有这样一句话:“珍惜今天,珍惜现在,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而这句略显悲凉的话语,似乎成了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73岁的陈先生的真实写照……
意外发生在2013年3月,因为一场车祸事故,致使陈先生的T10-11节段 发生 “完全性脊髓损伤”。从那以后,他便仿佛坠入了痛苦的深渊,上天似乎跟这位当年英姿勃发的山东大汉开了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 瘫痪在床 ,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的椎管减压内固定手术并没有恢复陈济生的自理能力。最近这四五年的时间里,病情更是雪上加霜,双侧臀部出现了难以抑制的疼痛,一开始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视觉模拟评分法,4分以上便会影响睡眠)评分3-4分,疼痛呈“火烧感、灼热痛”,在进行了药物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两年他的疼痛明显加重,范围也波及到了双下肢,VAS也一度高达9分,每天像在火炉上烤,一晚上最多只能睡1-2 个小时。服药的效果逐渐削弱,在进行了射频消融等微创治疗之后,也没有丝毫的缓解。
常年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这一系列厄运无情地摧毁着一个人的心灵以及一个家庭的欢愉。而正是在这样危难的情况下,方能显示出亲情的可贵。陈先生育有2子1女,自从父亲发生意外导致卧床以来,子女们就开始了轮番的照顾。从日常的擦洗、翻身到帮助父亲排尿、排便,孩子们事无巨细,精心在侧,毫无怨言,而这一照顾就是整整6年,这其间的不易和艰辛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他们用实际行动破除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谬误,这份孝悌情深足以打动人心。
面对陈先生日益加重的疼痛,他的家人们决定来到北京寻求救治。一开始辗转了多家医院,但陈先生当年车祸之后,在手术过程中装过内固定,也给手术带来难题,这样的消息对整个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但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陈先生一家人投医无门、濒临放弃之际,他们经医生介绍来到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找到了当时的神经外科王劲副院长与王贵怀主任,了解到现阶段正在开展的脊髓电刺激器临床试验。陈先生和家人在详细了解了SCS的治疗原理之后,决定接受治疗。
在经过筛查阶段的各项检查之后,以最快的速度为他安排了电极植入手术。6月26日,陈先生成功进行了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据他的儿子描述,父亲在术后开机两天的时间内,疼痛明显减轻了,之前睡眠一直不好,现在再也不会因为疼痛而彻夜难眠了,可以说效果甚至超过了家人们的预期。
陈先生接下来还将进入参数的调试阶段,通过几天的观察,目前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精神状态都达到了患病以来的最佳状态。老人的子女们见此情状也十分喜悦,他们表示,期待父亲的状态能一天比一天好,不求能像其他患者那样下地 行走,只希望他能逐渐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恢复正常的生活。
王劲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脊髓电刺激因为微创、非毁损、可调控,是国外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标准疗法,每年造福数万患者。最常见的适应证包括脊柱手术后的顽固性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后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糖尿病性神经痛。因为美国医保报销,我在美国行医时,许多患者愿意选择脊髓电刺激。中国进口产品价格高,许多患者还不了解,或者负担不起该项治疗。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国产产品技术起点高,相信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陈先生解除疼痛后开心的微笑
患者陈先生的成功手术,是我院神经外科在脊髓神经调控领域迈出的一小步,国产脊髓电刺激步入临床,标志着清华大学医工结合领域的尖端成果。伴随着一位位受试者手术的顺利完成,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的疼痛患者看到新希望的曙光。
本文是陆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