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植病例1-MDS单倍体异基因移植
文章摘要:该名13岁儿童MDS患者移植后30天血小板未重建,经过多种治疗无效,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植入不良。文章介绍了该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后续随访情况。
MDS是个老年疾病,该名患者13岁,属于儿童MDS,比较少见。
患者2018年6月因发热就诊,诊断为MDS-RAEB2,IPSS评分为高危。予以1疗程D-CAG化疗,骨髓未缓解,原始细胞10.5%。经讨论,决定移植。
供者是父亲,单倍体相合。
患者+12天粒细胞植入,但是血小板在移植后1个月未植入,并且在+17天开始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21天,骨穿提示巨核细胞22个(正常7-35个),产板巨核细胞2个(20%),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按照医疗常规,给予输注配型血小板、激素、丙球0.4g/kg/天冲击、TPO皮下注射、艾曲泊帕口服等,治疗效果均不好。+30天,血小板仍未植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植入不良。
+30天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考虑到激素治疗无效,予以减停及停骁悉免疫抑制剂。
+41天,患者干咳、发热,查胸部CT提示细支气管炎,抗细菌感染后发热缓解。
因血小板持续个位数长达2周以上,+43天予以丙球1g/kg/天冲击5天,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
+50天,患者出现反复发热,胸部CT提示细支气管炎,患者持续低拷贝巨细胞病毒血症,进行了肺泡灌洗,灌洗液发现巨细胞病毒拷贝很高1.03*10^6/ml,诊断为巨细胞病毒肺炎,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并加用美卓乐12mg/天抗炎,体温控制,咳嗽好转,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吸收,+63天出院。
患者虽然移植过程比较坎坷,但是在后续随访过程中,治疗顺利。未再因并发症住院,随访过程中仅仅轻度皮肤瘙痒,诊断为轻度皮肤排异,予以口服抗过敏药物可缓解。目前,已经移植后4年半,疾病未复发,已恢复上学。
移植后30天血小板未重建如何处理
本文是黄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