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结直肠癌分期
文章摘要:肿瘤分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目前常用的方法为TNM分期。本文详细介绍了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对应的Ⅰ、Ⅱ、Ⅲ、Ⅳ期。
肿瘤分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目前常用的方法为TNM分期。第八版的更新再次强调了结直肠癌生物学信息和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一、T、N、M定义
1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黏膜内癌(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但未突破黏膜肌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肿瘤侵犯黏膜下层但未累及固有肌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脏层腹膜(包括肉眼可见的肿瘤部位肠穿孔,以及肿瘤透过炎症区域持续浸润到达脏层腹膜表面)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附着于邻近器官或结构
2 N:代表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的肿瘤直径≥0.2mm),或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但存在任意数目的肿瘤结节(tumor deposit,TD)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但浆膜下、肠系膜内、或无腹膜覆盖的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结节
N2:有4枚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有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有≥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3 M:代表远处转移,表示肿瘤扩散到其他部位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影像学检查无远处转移,即远隔部位和器官无转移肿瘤存在的证据(该分类不应该由病理医师来判定)
M1:存在一个或多个远隔部位、器官或腹膜的转移
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远离部位或器官,但没有腹膜转移
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两个及以上的远离部位或器官,无腹膜转移
M1c:腹膜转移,伴或不伴有其他部位或器官转移
二、结直肠癌TNM分期对应的Ⅰ、Ⅱ、Ⅲ、Ⅳ期
0期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原位结直肠癌,是结直肠癌的早期阶段。这个时期癌细胞只存在于结肠或直肠的粘膜或内层。
I期结直肠癌:这个阶段的肿瘤已经侵犯了结肠壁粘膜层,并开始向粘膜下层或固有肌层扩散,但还未向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扩散和转移。
II期结直肠癌:这一阶段主要是看肿瘤的扩散程度以及是否扩散到其他器官,此阶段分为IIA期,IIB期和IIC期。
III期结直肠癌:这一分期主要是看肿瘤是否扩散到淋巴结,扩散到了哪里的淋巴结,数量是多少,细分为IIIA期,IIIB期和IIIC期。
IV期结直肠癌:这个阶段癌细胞往往已经通过血液和淋巴结开始向全身扩散,最常见就是肺转移和肝转移,此阶段的结直肠癌可以细分为IVA期,IVB期和IVC期。

分期对照总结
0期对应:Tis、N0、M0
I期对应:T1/T2、N0、M0
IIA期对应:T3、N0、M0
IIB期对应:T4a、N0、M0
IIC期对应:T4b、N0、M0
IIIA期对应:T1/T2、N1/N1c、M0或T1、N2a、M0
IIIB期对应:T3/T4a、N1/N1c、M0或T2/T3、N2a、M0或T1/T2、N2b、M0
IIIC期对应:T4a、N2a、M0或T3/T4a、N2b、M0或T4b、N1/N2、M0
IVA期对应:任何T、任何N、M1a
IVB期对应:任何T、任何N、M1b
IVC期对应:任何T、任何N、M1c
说明
1.Tis
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2 T4b
T4b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 肉眼观察到肿瘤与邻近器官或结构粘连分期为cT4b,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分期为pT3。
3 TD
淋巴结有转移时,肿瘤种植的结节数目不纳入淋巴结计数,单独列出。
4 V和L亚分期
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LV1),而PN1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
5 前缀
cTNM代表临床分期,pTNM代表病理分期。两者都用来帮助制定治疗计划。由于病理分期是由术中取得的肿瘤组织确定的,因此病理分期可以比临床分期更好的指导手术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随访或化疗或放化疗等),也能更准确的预测病人的预后。
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
结直肠癌分期图谱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