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晓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泌尿外科
经皮肾造瘘术
1283人已读
文章摘要:经皮肾造口术是一种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肾造瘘管经皮置入肾脏引流尿液的手术。本文介绍了该手术的操作流程、术后护理及并发症。
经皮肾造口术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肾造瘘管经皮置入肾脏引流尿液。
Goodwin 等人于 1955 年首次描述了经皮肾造瘘技术

单J管肾造瘘
适应症
经皮肾造口术通常用于逆行插输尿管支架管不成功时。
- 尿路梗阻
- 尿流改道(输尿管损伤;漏尿)
- 经皮肾手术通路(结石;顺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 诊断疾病(顺行肾盂造影、Whitaker检查)

Whitaker检查

Whitaker检查示意图
禁忌症
通常没有绝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 无法纠正的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 患者不能配合
-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 未纠正的严重高钾血症和/或代谢性酸中毒。肾造瘘之前可以紧急血液透析纠正代谢紊乱
操作流程
术前评估
- 检查所有可用的影像以确认手术的适应症并评估肾脏解剖结构
- 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以评估出血风险
- 签署知情同意
- 如果需要,肾造瘘前给予广谱抗菌药物静脉注射
所用设备或器械
- 超声或X线透视或CT引导
- 用 1% 或 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 18G穿刺针(外径1.2mm),或使用21G(0.8mm)或22G(0.7mm)微穿刺套装
- 0.035 英寸(0.9mm)硬导丝【或微穿刺套装里的0.018(0.46mm)导丝】
- 扩张器范围为F7-F14
- 单猪尾肾造瘘管(通常为 F8,可至F10,F12)
药物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常规应用
- 镇痛药(哌替啶;芬太尼):不常规使用,可以帮助特定患者配合操作
- 镇静剂: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咪达唑仑)可用于特定患者

肾造瘘操作
无菌操作,在局部麻醉显效后,在超声引导下用 18G带针芯针头刺破肾盏(通常是中部或下极的背侧肾盏)。 在存在梗阻的情况下,取下针芯后可见尿液流出。0.035导丝置入穿刺针后留置,拔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F8 单猪尾肾造瘘管到肾盂内。有时,可根据情况使用F6或F12肾造瘘管。
术后护理
- 卧床休息(通常为 2-4 小时),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 通常每1-3个月更换一次。
- 在最初的48-72小时内出现血尿是正常的。
- 尽管有锁定造瘘管的线、皮肤固定缝线和粘膏,患者仍需特别留心肾造瘘管,以避免移位或脱落。造瘘管滑脱并不少见,如造瘘管脱落请及早就医,尝试再次置入肾造瘘管,可能无需重新穿刺造瘘。
- 充足的水化作用可以防止早期造瘘管结壳和梗阻。 建议每1-3个月更换一次肾造瘘管。
并发症:
- 出血
- 气胸
- 肠管损伤和腹膜炎
- 漏尿
- 脾脏或肝脏损伤
- 造瘘管结壳和阻塞
- 造瘘管移位或脱落 - 肾造瘘几个月后发生率~20%
肾造瘘

a气囊肾造瘘管 b单猪尾肾造瘘管

肾造瘘管
经皮肾造瘘
本文是满晓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