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坤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肠系膜淋巴结炎

发表者:刘明坤 人已读


有一种儿童腹部疼痛,叫肠系膜淋巴结炎

做为一个小儿普通外科医生,平时门诊会接诊到很多腹部疼痛的孩子,腹痛对于医生是一个很棘手的症状,面对每一个腹痛的孩子,都需要谨慎小心的对待,其中很多腹痛的宝宝,到了医院就会进行超声检查,很多会查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于是就被告知可能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而家长以为是腹腔里长“瘤子”,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肠系膜为什么有淋巴结,它在哪里,又为什么会肿大?

说到淋巴结,想必大家对于颈部、耳后、枕部等区域的浅表淋巴结很熟悉,就是那种位于皮下黄豆大小,边界较清楚,质地柔韧,可适当推动的小疙瘩,其大小可变化。这些都是孩子体表的淋巴结,是我们的免疫器官。而除了这些位于浅表的淋巴结,我们体内脏器周围也有一些类似的淋巴结,这里提到的肠系膜淋巴结就属于这一类,主要分布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

肠系膜淋巴结和浅表淋巴结一样有着重要的免疫功能,当机体被病毒、细菌感染或接触致敏源等情况发 时,就会增大。当这些诱因消除时,它又会缩回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超声检查几乎每个医院都可以开展,而且价廉物美,随着它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被发现。那么孩子检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吗?

孩子的哪些表现,

要怀疑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疾病,它的病因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胃肠炎(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炎症性肠病和淋巴瘤等;病毒感染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痛。因为肠系膜淋巴结通常位于右下腹,所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有时类似阑尾炎和肠套叠。这个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各种各样,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而且腹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最多见,也可见于脐周、上腹和左下腹部。腹痛性质不一,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隐痛为主,腹痛程度多不剧烈,但疼痛剧烈者易与肠痉挛、阑尾炎以及输尿管结石等疾病混淆。当按压孩子腹部时会发现,孩子不能准确描述腹痛位置,时而右下腹,时而腹部其他部位,尤其脐周。有时右下腹压痛伴有反跳痛,很容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而被误诊。部分患儿还常有咽部充血、扁桃体大、颈部淋巴结大等。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就是

肠系膜淋巴结炎吗?

当孩子有腹痛,超声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那么是否可以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呢?

确实腹部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淋巴结,可为临床诊断及随访观察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因此公认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查的首选方法。

  • 但是,对于腹痛的宝宝,想要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有标准的,并不是单凭腹痛+淋巴结肿大就能诊断。目前国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 主要症状是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
  • 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常规的解痉、驱虫、保护胃粘膜治疗无效;
  • 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彩超诊断的标准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探及2个以上淋巴结回声,并且长轴直径>10mm或短轴直径>5mm,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即视为淋巴结大。

另外,还需要注意,在上述标准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但这些症状同样可以出现在其它疾病上。万不可找到淋巴结就急着扣上“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帽子,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鉴别诊断。

尤其对于儿童而言。孩子往往不能准确描述腹痛位置,时而右下腹,时而腹部其他部位,尤其脐周。有时右下腹压痛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者,这时一定要与急性阑尾炎鉴别,不要误诊

此外,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腹痛性质以隐痛为主,程度多不剧烈,但也有疼痛剧烈者,容易与肠痉挛、阑尾炎以及输尿管结石等疾病混淆。这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连续腹部查体很重要,然后排除了其他问题,才能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各种各样,需要小心诊断,不要简单套公式,做加法。如果考虑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那么究竟是否需要输液,使用抗生素呢?

肠系膜淋巴结炎需要抗生素治疗吗?

临床上,有很多医生会给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处方抗生素。

但其实,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采用支持治疗,包括疼痛治疗和充分补液。

一般门诊给予口服止疼药物治疗即可,对腹痛剧烈、呕吐、腹泻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适当静脉补液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必要时住院治疗。

对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切忌不可随便口服抗生素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