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昆 三甲
张昆 主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肾内科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未使用即闭塞,还有挽救的希望吗?

120人已读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通常建议进入血透前3-6个月开始建立自体内瘘,这样才能够保证足够的血管成熟时间以供穿刺使用。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所有肾友均能顺利等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使用,不少肾友往往在自体内瘘手术后尚未使用时,就出现了闭塞的情况。而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

1.血栓形成: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外部压迫;

2.血管增生狭窄:既往反复输液抽血、使用留置针等;

3.血管条件差:自身血管纤细,动脉血管钙化,静脉走形异常;

4.手术原因:缝合导致动脉或吻合口闭塞或狭窄,过度牵拉导致血管扭曲等。

(反复多次手术----微信群借图,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再次感谢!)

过去,一旦新建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短期内出现闭塞,似乎无法再挽回,这种状况也让许多肾友感到沮丧和害怕,从而延迟了内瘘的使用时机,增加了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或者反复手术的风险。然而,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介入治疗技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即PTA)<--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希望。



王先生,56岁,慢性肾脏病5期,他在医生建议下提前进行了自体内瘘手术,但是术后2周左右,突然发现内瘘闭塞,经过评估后当时考虑血栓形成。1月后,就在王先生准备再次接受手术时,突然出现了恶心、呕吐等毒素升高的症状,在同济医院就诊后化验血肌酐已经达到了700+umol/L,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需要紧急临时插管进行血透治疗。

入院后,我们再次详细评估了王先生的血管通路情况(如图):桡动脉血流信号良好,动静脉吻合口可见血流冲击,吻合口流出道1-2cm左右可见头静脉闭塞,近心端前臂头静脉至肘部可见正常血管腔。

经综合考虑后,我们计划给王先生实施闭塞自体内瘘的介入再通手术。

(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开展)

(桡动脉远心端入路建立介入通道)

(术中血流开通,即时测定肱动脉流量为365ml/min)

术后,王先生闭塞了2周多的自体内瘘终于得到了成功修复,自体内瘘又重新恢复了通畅。

术后第二天,再次复查血流量进一步增加,已经可以满足血液透析的要求,我们再次评估血管通路并描记路图后,进行了首次穿刺血透治疗,避免了临时导管的置入和再次开放手术。如今,王先生已能够正常进行血透治疗,恢复了往昔的生活。

(术后第二天测定肱动脉流量进一步增加至532ml/min)

(血管通路穿刺前描记的血管路图)


与传统手术解决自体血管通路问题的方法不同,PTA技术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借助导丝、导管和球囊等材料,在血管内部进行精确操作,通过发现并解决血栓闭塞、组织压迫、血管狭窄、血管钙化等潜在问题,可以有效地修复有问题的自体内瘘,使其重新通畅,为肾友提供稳定可靠的透析途径,为血透治疗打开了新的可能性,为血透肾友带来新的希望。相比传统手术在闭塞部位进行血管重建恢复通畅的方式,经皮血管成形术无需开刀切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张昆
张昆 主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