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直肠炎的防治科普
从肿瘤治疗的角度谈一下我对放射性直肠炎的观点,有早反应直肠炎(放疗期间)和晚反应直肠炎(放疗后),两种时间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机制、症状、处理都是不一样的。
一、放疗期间的放射性直肠炎。
放疗期间发生的放射性直肠炎一定是能缓解的。不是一定会发生,所以一般不做预防,发生后再处理。主要的表现是里急后重,总想大便,但量少。大便次数多了,进一步导致肛门疼痛。
这种放射性直肠炎处理不难,利多卡因保留灌肠效果很好;白介素11通常用来升血小板,但也是一种炎症调节因子,用来处理放疗期间的放射性直肠炎效果也不错(注意,没有适应症,不建议自己使用)。其他的一些直肠内使用的药物,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没有系统研究。
二、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直肠炎
这种放射性直肠炎通常是由于组织纤维化,是不可逆的改变,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降低直肠放疗剂量。我认为这是最核心的预防措施。
通常来说,45-50Gy的术后预防性照射不至于导致明显的晚反应,在60Gy以下,都很少。但是到了70Gy以上,就会逐渐多起来。我们做根治性放疗的最低目标限制剂量是75Gy,也就是直肠的剂量不要超过75Gy。
目前我们中心根治性放疗(外照射+后装)直肠剂量在65Gy左右,如果阴道后壁病灶比较多,这些病灶贴着直肠前壁,那么直肠剂量可能会升到70Gy,这个剂量会有少数病人会发生便血。我们正常尝试的一种新技术,在直肠和阴道间隔之间注入可降解水凝胶,把直肠从高剂量区推开,从目前的数据看,即使是根治性放疗,也能够将直肠剂量降到60Gy以下。这项技术可能会对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治带来很大的改变。
2、放疗之后出现大便带血,但大便带血并非放射性肠炎的特异性表现,其他疾病也可有此表现,只有肠镜检查才能诊断放射性肠炎。放疗是不影响做肠镜的,在发生大便带血的时候,千万不要有所顾虑不去做肠镜而耽误了一些情况,例如肠道原发肿瘤的处理。
3、如果只是偶尔出血,血常规检查没有贫血,不需要特别处理,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4、需要处理的时候,目前药物推荐只有福尔马林和硫糖铝,都是局部用药。福尔马林有刺激性,我自己没有经验。硫糖铝如果能灌肠到位,效果是不错的,接近90%的出血症状都能得到缓解。指南推荐的物理治疗是高压氧,我们的病人似乎很少有机会接受高压氧治疗,原因是高压氧机构不愿意给肿瘤病人做。
5、其他的用于局部药物也是可以尝试的,例如患者们反应很好的太宁栓。
6、晚期反应不好预测是否出现,我们通常不做食物限制,以免影响生活质量。当出现之后,会建议忌粗纤维、生冷食物(例如:芹菜、韭菜等 水果尽量温热)。
总之,放射性直肠炎重在预防,如何降低直肠剂量是关键;发生大便带血的症状后需肠镜确诊;治疗主要是局部药物治疗。

本文是张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