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凤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肺结节的中医中药治疗

发表者:胡凤山 人已读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增高,许多患者出于对疾病发展的担忧,有较大的治疗需求。中医素来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观点,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古籍记载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结节病”的病名,现代医家对肺结节的中医辨病诊断也众说纷纭。根据肺结节患者的各种外在证候,司外揣内,可将肺结节归类到为“咳嗽”“痰核”“肺积”“积聚”等疾病的范畴。

《景岳全书·积聚》 指出:“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金匾要略》指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

《难经·五十五难》云:“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难经·五十四难》云:“肺之积,名曰息贲……久不己,令人洒淅寒热,喘咳。”

《圣济总录·积聚门》云:“肺积息贲气胀满咳嗽,涕唾脓血。”

二、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对肺结节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 “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为食,为血,皆正邪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随结成形而有块。”《丹溪心法》云: “人上中下有结块者,多属痰。”又云: “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这都说明积块的形成与痰、食、瘀相关。

《儒门事亲》中提到:“积之成也,或因暴怒喜悲思恐之气,或伤酸苦甘辛咸之食,或停温凉寒热之饮,或受风暑燥寒火湿之邪。”认为肺积的产生与情志、饮食、外邪等均有关。

由上可知,肺积多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外邪侵袭及体虚久病所致,涉及气滞、湿阻、痰凝、血瘀、毒结等病理变化。

肺与外界相通,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与烟气、粉尘、油烟、雾霾等有害气体可直中肺腑,沉积肺中;或肺病日久,肺气虚弱,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调通水道、肺朝百脉作用受损,全身津液气血不能疏布而致水湿凝聚成痰,阻碍气机,气血凝滞为瘀,痰瘀胶着,留而不去,遂成肺积。积久化热,蕴生毒邪,毒热灼伤肺津,气阴两虚,致使肺脏功能进一步减弱,疾病缠绵难愈。

三、治疗原则

肺结节的病机为正虚痰瘀,治疗当以扶助正气、化痰散瘀为主,辅以解毒防癌,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

扶正应根据阴阳、气血的亏虚,选择滋阴、补阳、益气、养血等治法,以补益肺气、滋养肺阴为主;同时注重脾脏的调理,主要采用健脾祛湿的方法。补益类药物大多滋腻,容易阻碍气机,加重痰瘀,所以在补益时应尽量选择清补之品,辅以适量的行气活血药物。

治痰要分缓急,急则行气化痰,以治其标;缓则健脾燥湿,以绝其源。化痰药大多燥烈,应当注意配合养阴的药物。

治瘀要判断瘀血的程度,相应选用活血化瘀、破血逐瘀之品,在临床应用之时尽量选用行气化瘀类药物,避免活血之力过甚。活血化瘀药大多辛温,要注意配合养阴、敛阴的药物。

在肺结节的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辅以解毒防癌的措施,避免结节向恶性转化。临床上多以清热、解毒、散结为主,尽量在早期清解毒邪,预防蕴生癌毒。

四、治疗方法

1、扶正

《医宗必读》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弱是肺结节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中肺气虚、肺阴虚与脾气虚是最常见的类型,所以临床上常要用到补益肺气、滋养肺阴和健脾祛湿的方药。

(1)补益肺气

肺气虚多因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

肺为娇脏,为诸脏之华盖,肺气虚则抵御外邪不利,易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临证指南医案》中说:“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理虚元鉴》中又说:“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所以肺结节的治疗要保持肺气的充足,肺气充足方可祛邪外出。

补益肺气常用的方剂有益气固表的玉屏风散、补肺益气的补肺汤和补肺纳肾的平喘固本汤等。

常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防风、五味子等。

(2)滋养肺阴

肺阴虚多因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读医随笔》中说:“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阴津亏损,肺燥失润,气机升降失司,阴虚而内热自生,可灼液生痰,也可灼伤肺络而出血。

所以滋养肺阴是防止肺结节加重的重要方法,有肺阴的滋养,肺脏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

滋养肺阴常用的方剂有滋润肺肾的百合固金汤、清养肺胃的沙参麦冬汤和滋阴保肺的月华丸等。

常用的药物如沙参、麦冬、百合、玉竹、贝母等。

(3)健脾祛湿

脾气虚多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湿邪久居等原因所致。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运化不利,化生痰湿,痰湿又阻碍脾脏运化,致使脾脏愈虚。

《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此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是故健脾祛湿是保持脾脏健运的重要方法。

健脾祛湿常用的方剂有健脾渗湿的参苓白术散、燥湿化痰的二陈汤和补中益气的补中益气汤等。

常用的药物如白术、苍术、茯苓、陈皮、薏苡仁等。

(4)行气活血

补益类药物大多滋腻,在临床应用时要做注意配合行气活血类的药物,例如化湿行气的砂仁、白豆蔻,行气化痰的陈皮、枳实,行气止痛的木香、乌药,活血止痛的郁金、元胡等。

2、祛邪

痰、瘀是肺结节形成、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毒邪是肺结节向癌变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化痰、祛瘀、解毒等治法是治疗肺结节的必要手段。

(1)治痰

痰湿在肺结节的发病中起到推动作用,痰湿结聚也是肺结节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

痰湿源自于脾,前面讲过健脾祛湿法,可绝生痰之源。然而结节已成,想要消散结节,需要行气化痰。

《丹溪心法》有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奇效良方》又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因此有“治痰先治气”的说法。

行气化痰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痰治法,气机郁滞改善,痰浊也会随气的运行而消散。行气、理气是治痰的基础,然而在结节之中,痰湿凝聚,单纯行气并不能轻易消散,还需要一些化痰力较强的药物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行气化痰常用的方剂有清热化痰的定喘汤、祛湿化痰的金水六君煎和温肺化痰的三子养亲汤等。

常用的药物如半夏、白芥子、紫苏子、瓜蒌皮、香橼等。

(2)治瘀

气血瘀滞是肺结节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瘀的来源于气虚推动无力致瘀、气滞血脉不通致瘀、痰湿阻遏气机致瘀和肺虚宣降失常致瘀等。瘀血与痰湿互结,胶着不去,是肺结节发病的主要病机。

《黄帝内经》中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治瘀时亦要行气。

行气化瘀常用的方剂有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养血活血的桃红四物汤和活血止痛的血府逐瘀汤等。

常用的药物有元胡、郁金、鸡血藤、赤芍、五灵脂等。

(3)解毒

肺结节可进一步进展为肺癌,因此防止蕴生癌毒是必不可少的。

在肺结节的治疗当中,常会应用一些清热、解毒、散结的方法,可以及早清除蕴生的毒邪。

常用的方剂有清热解毒的银翘散、消散热毒的五味消毒饮和软坚散结的海藻玉壶汤等。

常用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龙葵、山慈菇等。

(4)敛阴

治痰药、致瘀药大多辛温燥烈,易伤肺阴,在临床应用是要注意配合养阴、敛阴的药物,例如五味子、乌梅、石斛、玉竹、麦冬等。

3、风药的应用

自然界中,风为春令主气,但却四时皆有,善行而不定,多变而无常是风邪的特点。因某些药物与自然之风有着类似的特点,故称为风药。

李东垣说:“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也。”明末贾所学撰写的《药品化义》中,按药性、主治,将药物分为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等13类,其中风药类共有19种,即麻黄、羌活、紫苏叶、薄荷叶、柴胡、葛根、升麻、白芷、防风、荆芥、前胡、独活、蔓荆子、葳灵仙、细辛、香薷、生姜、葱头。

“辛以通其气,散以致其津,升以发其阳,行以去其闭”,风药的专长是疏风散邪,但其作用远不止于此,还有升阳举陷、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散结通络、宣散祛湿、引经报使等多种功效。

在肺结节的治疗也常会用到风药,例如紫苏叶、薄荷叶、柴胡、防风、荆芥等,既能疏散外邪,又能疏通经络、散结解郁,还能引药入肺经。

在中医学看来,药物禀受天地之气而成,各有灵性。就风药而言,因其灵动易走,故而可调理气机,焕发生机,适用于多种滞而不通的病理状态。但其性辛散,易耗阴液,因此要注意配合使用养阴药。

紫苏叶:性味辛温,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本草乘雅半偈》中说:“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既可散外邪,又可畅气机。

薄荷叶:性味辛凉,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本草新编》中又说:“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

柴胡:性味辛苦,微寒,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李东垣说柴胡可“散诸经血结气聚”。

荆芥:性味辛,微温,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说:“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

五、无症状患者是否有必要用药?[1]

临床上肺结节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疾病处在隐性的阶段,对应中医的隐疾、潜病、未病范畴。

现代医学对于肺结节患者主要以定期随访处理,中医对此类患者也常常无证可辨。

其实我们结合临床经验就可以发现,影像学检查异常,患者虽然没有典型的不适症状,但其舌苔和脉象可能已经有所显现,提示体内环境已经出现紊乱,脏腑阴阳已有失调的征象。此时干预就可以在“未病”之时截断病程,阻止疾病恶化。如不尽早干预,错过治疗的黄金期,可能会进一步向恶性进展。

因此,此时我们应当从患者的体质、一般情况、舌苔、脉象以及生活环境和习惯等方面,全面搜集信息,整体评估疾病所处阶段及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史永兴,邢爽洁,左万里,等.唐兴荣从有证求之,无证求之论治肺结节经验[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1):4.

本文是胡凤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