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民
李民 主治医师
烟台芝罘医院 呼吸内科

结核病人【肝功异常】怎么办?

98人已读


QQ浏览器截图20230612125925.png



患者: 吃了1个月结核药,医院复查做肝功,医生说转氨酶偏高,让我打针。我打了十几天,就降了一点,有没有有效的方法或者药物呢?

医生:治疗结核病,至少要用三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且抗结核药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尤其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时,肝损害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少数甚至可导致肝衰竭。因此,肺结核治疗前要进行乙肝筛查,并常规检测肝功能;在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肝功能。



患者:为什么我会肝功异常?

医生: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并非都是由抗结核药药物引起的,还有可能由于合并病毒性肝炎或其它原因引起,也可能由肝脏本身的结核病变引起。对于药物引起的,要明确是哪一种或哪几种药物引起的。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主要相关药物有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吡嗪酰胺(PZA)、氨硫脲(TB1)、乙硫异烟胺(Th1314)、丙硫异烟胺(Th1321)、对氨水杨酸钠(PAS)等。


QQ浏览器截图20230612125940.png


患者:还有哪些原因导致肝功异常?

医生:1、合用非抗结核药物的影响:INH、RFP与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合用,是招致肝损害明显加重的潜在原因。2、抗结核药物合并使用的影响。3、药物剂量过大。目前常规剂量治疗下。


患者:医生们有什么方案预防?

医生:预防措施:注意既往病史的询问,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目前体质、是否使用其它药物、是否嗜酒、是否存在肝脏基础疾病或潜在的肝损害因素。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每月检测肝功能,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时,应及时检查肝功能。对低蛋白血症者应及时调整其血浆蛋白水平。用药前最好能检测IgE、IgG 、IgM和补体C3水平,以便出现反应时复查对比,作为判断变应态反应存在和区别变态反应类型的参考。

患者:怎么治疗呢?

医生:

1.单项转氨酶升高者一般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肝脏对药物的一时性不适应,大多不需更改方案。单项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持续2周以上者可在使用如还原型谷胱甘肽(泰特),甘利欣之类护肝药的情况下继续原方案治疗,也可适当减少用药种类(包括非抗结核药物)或减少某1到几种药物的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如第一次评价肝功能无好转,则停用INH和PZA,后续评价时若肝功能好转,则每2周逐次加INH 100mg/d、300mg/d、PZA500 mg/d、2000 mg/d;若肝功能仍无恶化,可恢复原有治疗。任何一次评价发现肝功能恶化,都停止加药,并改变治疗方案。

2.重度转氨酶升高或伴黄疸时应慎重考虑。大多主张及时停用抗结核药物。近年来一些报告值得借鉴,有利于避免因不必要的停药影响抗结核治疗。3周内使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在护肝治疗保护下,改RFP为利福喷丁坚持有效抗结核治疗。也有报告对总胆红素>4×ULN者,给予激素治疗和短期停用抗结核药,1-2周后肝功能基本恢复,在给予护肝药和激素中程治疗保护下,再按原方案将RFP改为利福喷叮继续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未再反复。亦有报告用RFP后黄疸指数升高,经并用激素未更改方案,持续治疗成功者。


pdf_link
李民
李民 主治医师
烟台芝罘医院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