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科普
发表者:李建波 人已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当下面临的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年龄偏早、近视度数进展速度偏快,但临床中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手段有限,主要包括行为学控制及医疗手段。
一、行为学控制
行为学控制是整个近视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儿童青少年坐姿、用眼习惯、握笔姿势等是否正确;环境光照明是否达标;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充足等,都属于近视防控的行为学控制。行为学控制得不好,即便是借助医疗手段,近视防控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医疗手段
光学手段。如离焦型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特殊设计的功能性眼镜(非离焦)、多焦点软镜、渐变软镜等都是控制近视增长的光学手段。不同光学手段之间,控制近视增长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如何针对不同儿童青少年的眼球特点,设计合理的矫正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治疗前并不能预测哪种手段控制近视的效果更好,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药物手段。药物手段主要是指低浓度阿托品的使用。阿托品是目前临床中唯一能够用于控制近视增长的药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了较充分确认,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较高。一般建议从0.01%浓度的阿托品开始使用,如果近视控制效果不理想,再逐渐增加药物浓度。同时,王教授提醒,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阿托品浓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副作用随之增加。总体来说,阿托品是目前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控制近视发展的药物。
近视防控现状:任重而道远
近视控制的手段包括光学手段、药物手段、行为手段,但这些手段并不是对所有儿童青少年都有效。众所周知,儿童青少年是个性化非常强烈的群体,个体差异大,对于某个儿童青少年有效的方式对于另一个儿童青少年可能完全无效。针对不同的儿童青少年,应做到个性化近视控制策略,但现阶段要实现设计个性化的近视防控策略较难。更多的近视防控策略是面对普适群体,应用近视防控方法控制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展。对于近视控制效果不理想的儿童青少年,通过个性化的调整,能否达到较好的控制状态,这是未来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王教授认为,目前近视防控的基础理论较薄弱,缺乏统一的理论。虽然临床中约80%的近视现象可以通过离焦理论或像差理论解释,但仍然有20%~30%的临床现象不能通过现有理论解释。未来需要在近视理论基础层面有质的提升,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去验证相关假说和理论,将近视防控的理论体系建立得更加成熟,从而造福更多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
近视防控可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年龄偏早,且近视进展速度较快。许多家长非常焦虑,尝试了各种不同的近视防控手段,但仍有部分儿童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不理想。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有助于近视防控?王教授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减少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长与强度。如绘本、故事、书画等可以用“听”的方式替代“看”的方式。
其次,通过改正行为,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提供照明充分的学习环境;调整书桌高度,保持较好的坐姿;使用正确的握笔姿势等。
第三,增加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有益于控制近视。
最后,配合医生的指导跟治疗。
有些家长可能意识不到儿童已经近视,甚至发展为中高度近视,自然更不可能重视近视防控。王教授强调,一定从思想层面上重视近视防控。儿童三岁起建立屈光档案,定期复查眼球的生物学参数;跟踪儿童的远视储备,不断检查眼睛是否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及早预防和干预,避免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
近视防控是目前面临的较难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眼视光人才的缺口较大,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到近视防控的队伍中,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更多的儿童青少年带来福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