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只有我?面对孩子的病情,如此脆弱?
有一位妈妈说是不是只有她才会面对孩子的病情如此脆弱?我想说,不是的,您经历的,我们都曾经经历过。
我的孩子患病休学后,我曾经一度不敢去公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欢笑跑跳,想到自己家的孩子就忍不住落泪。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爸爸和姥姥跟我说他们不敢去公园,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我不是一个人。从刚开始的沮丧,焦虑,到现在的逐渐接受,平和对待,我们家长在改变的同时,孩子也在逐渐改变。
我后来想了想,为什么孩子的病情会让我如此痛苦和焦虑?
除去对孩子身体、学业和未来的担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病情使我产生了挫败感,以前我一直很为孩子的优秀而骄傲,现在的我,不得不面对所谓世俗意义上的“暂时的失败”和调整。
但是,我们真的是失败的吗?
我曾经和孩子聊天,她说身边有很多朋友有抑郁和焦虑的状态,想去医院治疗,家长却不愿意带孩子来医院,少数来医院开药,也不会按时按量吃药,更不会进行心理咨询。那些孩子的病情一再加重,却得不到救治。
她说,你知道我身边有多少朋友有这种症状吗?至少20个。
家长能带孩子去医院而且按医嘱吃药的有多少?只有我一个人!
所以说,妈妈,你能带我来医院,承认我的病情,帮我按时吃药,就已经非常优秀,是top5%了。
孩子跟我说的原话是,能来到六院看病的家长,本身就是家长里非常优秀的了。
孩子也说,她的焦虑是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让我不要为此内疚,这并不意味着我以前对她教育的失败。
她说,相反,如果以前你什么都不管我,那可能又面临着我的学业和工作等另一些方面的问题呢。
这也是我前面为什么要把“暂时的失败”打个引号,我想,这未必是失败,即使是个波折,也是“暂时的”。
焦虑,很可能是未来很多人要面对的状态,即使不在小学、初中、高中发生,也可能出现在大学或者以后的工作生涯中。
所以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和这个环境磨合和调整的问题,要让自己舒服。
这是个根本性的调整,孩子的病情是给了我一个提醒,让我看到了调整的必要性。
我们勇于面对现实、而且已经在着手解决问题中,我们拥有一线城市非常好的医疗资源,这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宝贵资源。
相信随着我们的治疗和调整,加之整个社会对抑郁症的逐渐认知,我们的状况会逐步改善。(孩子的状况已经改善很多了,她说我的改变也很大,我们一起在努力。
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一起加油吧!
以上是一位青少年的家长的感受与分享,征得本人同意后,原文发在这里,希望能帮到深受病耻感、挫败感、愧疚感所困扰的家长们。
本文是王玉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