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云志 三甲
陈云志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

一个肝胆外科医生的心声:如果是我得了胆结石,要不要保胆取石?

922人已读

888.png


最近的门诊碰到好多胆囊结石的患者要求做保胆取石术,其中绝大多数是不适合保胆的,然而患者想保留胆囊的普遍意愿是目前社会客观存在的现状。作为医生,面对大体量这类患者群体,保胆取石术似乎可以作为能够吸引这一患者群体的好招牌。可面对每一个不同的患者,当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假如是我自己处在他的情况,我会选择做保胆取石术吗?我们给出的建议会更加客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失衡的饮食结构让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温州等沿海城市更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胆囊结石常见的症状分两种:一种是进食后的腹胀、消化不良等慢性消化道症状,另一种是油腻食物诱发的胆绞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急性表现,严重者甚至并发胆囊穿孔、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而对于病程在十年以上的无症状胆囊结石,则需特别警惕胆囊癌变的风险。因此,对于胆囊结石的诊治,医生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另外还要强化对患者的正确科普。

555.jpg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全球公认的金标准手术方式,是绝大多数患者的最优治疗选择,这一点没有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和思维境界的提升,尽可能保留器官功能的意识不断得到大家的重视,保胆取石术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开展起来。

我们的胆囊究竟有什么功能呢?胆囊主要的功能有两方面,1.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功能,胆囊切除患者,时常因为缺乏浓缩胆汁的协助,导致进食高脂饮食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2. 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的功能,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管压力调节骤然失衡,引起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而长远看,胆管会因持续高压代偿性扩张,使得胆管开口相对狭窄,此处的胆汁形成涡流,这也是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易长结石的原因之一。可见,胆囊并非是一个完全可有可无的器官。因此,对于少部分胆囊功能良好且有强烈保胆意愿的患者,保胆取石术不失为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治疗选择。

保胆取石术因为不需要解剖胆囊三角,术中不会对肝门重要管道造成损伤,因此是非常安全的手术操作。目前临床上开展比较广泛的保胆术式主要有两种,1. 腹腔镜辅助的小切口保胆取石术,它可以腹腔镜下探查腹腔,根据胆囊底位置,定位腹壁切口,通过硬质胆道镜及配套冲吸设备完成精细取石,而且可直视下确切缝合胆囊切口,缺点是腹壁切口仍然过大,一般需要3-4cm,此外一些肥胖的患者胆囊的外拉显露存在困难;2.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所有操作在腹腔内完成,胆囊无需拉出体外,更小切口,更加微创和美观,但要求术者具备娴熟的胆道镜技术和腹腔镜下缝合技术。

11111.jpg

999.jpg

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配合药物的治疗,尽可能的降低结石的复发机率。但理论上,由于结石成因复杂,目前还缺少特别有效的药物来预防结石复发,据文献报道,有7%-20%的患者术后三年内出现结石复发,这一点也是需要每一个选择保胆取石的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接受的。

相信每一个胆囊结石的患者都会有非常强烈的保胆意愿,然而做为非主流术式,保胆取石术并没有统一公认的适应症,作为专科医生,必须要严格把握好保胆手术的指征。笔者认为选择保胆取石术理论上需同时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1.无反复急性胆囊炎发作史;2.年龄不超过40岁,病史不超过10年;3. 胆囊形态质地正常、功能良好;4. 结石质地不松软,大小适中,数量不超过3颗,性状最好为胆固醇性结石。5. 有强烈保胆意愿,并能充分理解和接受结石复发的风险。

凡事有利弊,万物分阴阳,保胆与否也是医生为患者权衡利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如果最专业的肝胆外科医生都能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是我得了胆结石,要不要保胆取石?那么你心中给出的答案才能让患者能够获益最大。

陈云志
陈云志 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