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神经相关疾病系列(二):面神经松解梳理术治疗面瘫后遗症
病例介绍:
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主诉“左侧面瘫2年,左侧面部紧绷不适1年”入院。患者2年前突发左侧面瘫,和众多面瘫患者一样,发病后接受了药物、针灸、理疗等多种治疗手段,面瘫也逐渐好转。但是,从1年前开始,患者左侧面部逐渐开始出现紧绷感,如同带了面具,以眼周、面颊和口唇周围为主,并向颈部延伸,非常难受,同时患者出现明显的口眼联动症状,表现为进食或说话时眼角抽动。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在家人陪同下到笔者门诊就诊,诊断为典型的“面瘫痉挛性后遗症”。
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决定行“右侧面神经松解梳理术”。设计左侧耳后小弧形手术切口,暴露左侧面神经主干一直到分叉部,在显微镜下小心地将面神经表面包裹的外膜一层层剥掉,直到暴露出神经的各个分支。这个手术的难处就在于既不能损伤到正常的神经,又要做到充分的包膜松解。手术完成后,细针细线缝合伤口。患者第二天就表示面部明显松弛了,而且也并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第三天就顺利出院回家了。

图1 术中所见。A.暴露面神经主干;B.面神经充分松解。
回顾总结:
面瘫发生后,在恢复过程中,其结局从无任何好转到完全恢复都可能会出现,在这中间往往包含两种情况:迟缓性面瘫后遗症,即病人面部肌肉运动能力恢复不理想,无法或仅能完成轻微的动作,同时肌肉张力缺失;痉挛性面瘫后遗症,也叫面瘫后面神经综合征,包含面部联带运动,面部肌肉僵硬,肌肉痉挛或异常收缩,疼痛,还有不少患者主诉在吃饭或者咀嚼食物时不自主的流眼泪(即味觉性溢泪,又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鳄鱼的眼泪)。所谓联带运动,是指部分面部肌肉的自主收缩可以引起另一部分面部肌肉的别动收缩,通俗的说,就是患者在闭眼动作时口角会有不自主的上翘,在说话或者咀嚼时眼睛会不自主地变小。面瘫后遗症的出现会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情感状态以及自我照顾能力,从而降低生活质量。笔者展示的这个病例就是一个典型的痉挛性面瘫后遗症,患者因为半侧颜面部和颈部紧绷不适和严重的联带运动,寻求医学帮助。
痉挛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总体来说比较困难:包括肌肉松弛剂、解痉药物等内科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面部按摩、热敷以及常用的一些面部肌肉功能性训练手段对于迟缓性面瘫的效果会更好;肉毒素注射能够减轻面部肌肉的痉挛,能够改善症状,但是效果并不持久,一般3个月左右症状就会复发。
外科治疗方面,传统的有面神经超选择性离断术,也称为超选择性面神经肌肉切断术。该手术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性地切断面神经与痉挛肌肉之间的联系,从而减轻痉挛和痉挛性后遗症,优势在于可以针对特定的痉挛肌肉进行治疗,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效果。然而风险同样存在,一旦切断面神经与某些肌肉的连接,可能会导致一些功能上的丧失。面神经松解梳理术是新兴的用于治疗痉挛性面瘫后遗症的手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释放面神经周围的压力,解除面神经炎症所导致的粘连,以改善面神经的功能和痉挛症状,此外,该手术切口小、微创,且不会损伤面神经的功能分支,术后不会造成额外的面神经功能障碍。当然,该手术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面瘫后遗症的患者,还是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
作者简介: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意大利Gruppo Otologico耳侧颅底中心、费德里克二世大学神经内镜中心访学;欧美同学会肿瘤分会会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青委;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多篇SCI论文;浙江省中青年医师脑脊膜瘤手术二等奖;RCRC动脉瘤手术全国赛第二名;浙大医学院先进工作者。
擅长领域:1.各种类型面瘫神经修复重建,面瘫后遗症、眩晕症、面肌痉挛等面听神经功能性疾病手术;2.多种手术方式个性化治疗听神经瘤;3.垂体瘤、脊索瘤内镜微创手术;4.颈静脉球瘤、后组神经鞘瘤、颅底脑膜瘤等复杂耳侧颅底病变手术;5.胶质瘤、脑膜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等显微外科治疗。
本文是王勇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