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古丁依赖的机制和度洛西汀的治疗机制及循证依据
1.发生机制:吸烟吸入尼古丁,尼古丁激动尼古丁受体,后者抑制单胺氧化酶A型活性,增加DA、NE和5-HT能,引起快感,长期吸烟快感耐受,需增加吸烟量才能维持其快感。突然戒烟,尼古丁受体功能↓→DA、NE和5-HT↓,引起戒断症状:⑴抑郁:表现失意、心绪不良或抑郁心境;⑵唤醒:表现焦虑、坐立不安、失眠、易激惹、愤怒和注意集中困难;⑶心率减慢8次/分,食欲增加,导致体重增加2~3公斤。
2.治疗机制:尼古丁替代治疗激动尼古丁受体,安非他酮(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布普品)增加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去甲替林增加NE和5-羟色胺(5-HT)能(比率为3:2),均有助戒烟;SSRIs仅增加5-HT能,无助戒烟。故抗抑郁药增加NE和/或DA能是帮助戒烟的机制,其中增加DA能为核心机制。
3.SNRI治疗机制: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抑制5-HT和NE回收,轻度抑制DA回收。低剂量增加5-HT能, 中~高剂量增加5-HT和NE能,最高剂量增加5-HT、NE和DA能,文拉法辛对轻度吸烟者的戒烟有效,度洛西汀拟NE和DA能比文拉法辛强,故理论上戒烟比文拉法辛有效。
4.度洛西汀: Perroud等(2008)报告1例女性,尼古丁依赖多年,每天吸烟30~40支,醒来10分钟内就吸第一支,曾尝试过戒烟,戒断症状有抑郁心境、焦虑、易激惹、愤怒、失眠(半夜醒来)、增加食欲、体重增加和嗜烟。2年前离婚,并失业、共病抑郁症(MDD)和酒依赖(每天喝啤酒6~8瓶),Fagerstrom试验评定为8分(≥6分提示高度尼古丁依赖),用度洛西汀60mg/d加支持治疗,明显改善抑郁,每天喝啤酒减为1~2瓶,不再吸烟,也无尼古丁戒断症状,仅体重增加4公斤和痤疮,后两者为戒烟的不良反应,半年后自报已戒烟,唾液可替宁测定低于10ng/ml(这是判断不吸烟者的标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