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马利 三甲
马利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78人已读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尽早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形的对称性,同时全身给予预防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为骨折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必须密切注意有无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症的发生,一定要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局部处理。

颌骨骨折的复位固定

颌骨骨折的正确复位是固定的前提。上颌骨血供丰富,骨折愈合快,骨折的复位固定应争取在2周内进行,下颌骨应争取在3周内复位固定,否则容易发生错位愈合,影响疗效。

1.复位和外固定

(1)结扎固定法:此法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伤情较重同时伴有骨折严重出血的伤员,复位后可达到止血效果,减轻骨断端的异常活动和疼痛,避免血肿形成。方法是将骨折线两端的一对或两对牙分别用结扎丝拴接在牙颈部,然后用手法将骨折处稍加复位,将骨折线前后的结扎丝末端分别结扎在一起。也可利用牙间的结扎丝作颌间固定,方法是选择上下颌相对的几组单个牙分别结扎复位后,再将上下相对牙的结扎丝扭结在一起,必要时也可交叉结扎固定。该方法目前仅用于骨折早期的简单处理,其复位和固定的效果远远达不到骨折复位内固定的要求。

(2)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利用骨折段上的牙与颌骨上其余的稳固牙,借助牙弓夹板将复位后的骨折段固定。此法最适用于牙脱位和牙槽突骨折,有时适用于移位不明显的下颌骨线形骨折和简单的上颌骨下份的非离断骨折。

(3)颌间固定法:颌间固定是以未骨折的颌骨作为基础来固定骨折的颌骨,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颌骨骨折外固定方法之一。固定时间上颌骨一般为3~4周,下颌骨为6~8周。

2.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是在骨折线区切开组织、显露骨折断端,然后复位并固定骨折的方法,手术复位内固定由于快捷准确,效果可靠,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技术。

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坚强内固定技术,主要目的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和颌骨的解剖复位。该方案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其效果肯定,可预测性强。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两种:不可吸收材料和可吸收材料。前者主要是钛合金钛板,后者主要是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等。不可吸收材料需要再次手术取出,而可吸收材料在半年后可以慢慢出现吸收,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髁突骨折的治疗原则

对于髁突骨折,无论骨折部位在关节囊内还是在髁突颈部,分为非手术的闭合性复位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两种方式。闭合性复位固定方法包括颌间牵引和固定,适用于成人单侧髁突颈部骨折且成角小于30°以及髁突囊内骨折等情况,固定时间约2~3周。当髁突颈部骨折成角大于45°、髁突头有移位或脱位、下颌升支高度降低引起开颌、陈旧性髁突颈部骨折等情况下,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如髁突粉碎骨折复位困难并伴有功能障碍时,可行髁突摘除术。

儿童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1.尽早复位:儿童期为生长发育旺盛期,组织损伤后愈合快,复位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固定时间也相应缩短。

2.咬合关系的恢复:儿童骨折可不必像成人那样严格,因儿童期恒牙尚未完全萌出,随着恒牙的逐渐萌出,咬合关系可以自行调整。

3.对儿童期骨折尽可能采用保守治疗,如颌间牵引、颅颌弹性绷带是常见的固定方法。对于必须作切开复位的息儿,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恒牙胚。

4.儿童期髁突颈部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可采用颌间牵引治疗,效果良

马利
马利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